如何緩解養老金缺口問題

時間:2012-01-04 15:20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最新公佈的《2011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顯示,近半省份養老金收不抵支,養老金制度正面臨嚴峻挑戰。該報告引述人保部的統計稱,2010年若剔除1954億元的財政補貼,上海、江蘇、湖北、湖南等14個省份和新疆建設兵團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當期徵繳收入收不抵支,缺口高達679億元。其中遼寧和黑龍江的缺口均超過100億元,天津和吉林的缺口均在50億元到100億元之間,其他省份的缺口在10億元到50億元之間。

  近半省份的養老金存在巨大缺口其實並不奇怪。自養老金制度建立以來,養老金缺口問題一直就是懸在中國社保上的一個“堰塞湖”,只是對缺口的規模不同的機構有不同的估算。如中國社科院認為缺口在1.3萬億元左右,一些學者估計在2萬億元,世界銀行測算的數字則高達9.15萬億元(從2001年到2075年)。

  天量養老金缺口既有該制度本身的原因,也是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結果。由於中國的養老金制度是從計劃體制的“低工資高福利”脫胎而來,個人賬戶在建立之初,是沒有資金的,這些人退休後發放的養老金只得挪用後來者交納的養老金,這就形成了養老金的缺口和個人賬戶的“空賬”運作。就此而言,養老金制度天生就帶有缺陷。

  當然,養老金的缺口原則上是可通過國家財政注資補貼來給予解決,但這必須是缺口規模不大或大體保持在同一增長水準。問題是,我們的養老金缺口一直在不斷擴大,有限的財政補貼無法跟上其擴張速度。這背後的原因,就是人口老齡化的加速。在一定時期,老年人口越多,需要支出的養老金也就越多,因此,除非是大幅提升國家對養老金的徵繳水準以及財政補貼規模,否則,必須挪用的後代養老金用於當期支付就越多,從而導致缺口規模也就越大。

  要解決養老金的鉅額缺口問題,前述財政注資是一個辦法,各國都對社會保障有巨大投入,有些甚至所佔比例達到百分之十幾。我國在這方面還有增加的餘地。但財政注資是有限度的,對於不斷增大的資金缺口而言,不可能把大部分財政收入都投入其中。另一辦法是開放戶籍壁壘吸收外來人口加入養老保險的繳納,以擴大養老金的基金規模,但這也只能解決城市內部的養老金的平衡問題,對於全國而言,並未增加基數。當然,還可通過養老保險基金投資來取得投資收益,使養老金增值。目前一些市場人士就持如此看法,主張社保基金投資股市。不過,既然是投資,也就存在虧損的可能。因為要使個人賬戶整體增值,前提是存在一個投資穩定增值的證券市場。美國參與“410K”計劃的家庭,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其個人賬戶的投資都已大大縮水,短期內看不到任何恢復的跡象。相比美國股市,我國股市更加不穩定,養老金入市的風險只會更大。所以,也有很多人反對這樣做。但假若為求安全而存銀行,以目前的通脹水準,保值都非常困難。在養老金的保值增值上,這確實是個兩難問題。

  如此看來,上述幾種辦法似乎都很難有效特別是比較徹底解決長期的養老金缺口困難。不過,既然後期養老金的巨大缺口是由人口老齡化的加速引起的,為什麼不把人口老齡化的速度降下來,使人口的年齡結構變得年輕一些?本質上,養老問題可以還原為勞動問題。因為只有投入勞動,才能創造産品、服務、財富和價值,國家也才能從中收取稅收用於社會運轉,並補貼給養老。而要勞動多,社會就必須保持一定規模和水準的勞動年齡的人口,只有這樣,創造財富的過程才不會中斷。否則,一個年輕人養幾個老人,除非生産力有極大飛躍,他勞動創造的産品和財富是不足以維持包括自身在內的幾個人的體面生活的。從這個角度看,一個家庭乃至社會,年輕的勞動人口越多,家庭和社會的養老負擔越輕。這也就是傳統的“養兒防老”為什麼還有現實意義的原因。本質而言,社會保障不過是“養兒防老”的升級版或者現代形式。

  可見,目前現收現付的養老保障體系要得以維持和運轉,一個基本的人口條件是勞動年齡人口比重大。但如上所述,養老金缺口的存在説明這個條件已不具備,而且未來會進一步惡化。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即所謂人口紅利減少的主要因素,是社會生育率的大幅下降。有專家估計,目前的總和生育率已下降到破紀錄的1.2水準,大大低於維持人口正常增長的2.1的世代更替水準。所以,即便從解決養老金的巨大缺口角度考慮,也需要提高全社會的生育率水準。其實,這也是世界多數國家為緩解養老壓力而採取的治本之策。像美國,其人口結構比中國輕,但在改革養老金制度的同時,還鼓勵生育,以防止生育率下滑而引發老齡化加重。

  從長遠看,人口結構問題關乎現行養老制度的存廢。研究和嘗試宏觀意義上的“養兒防老”,調整生育和人口政策,是一條途徑。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