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網傳”後,科研機構切忌失聲

時間:2011-12-27 15:06   來源:揚子晚報

  近日,網上風傳使用wifi輻射會嚴重影響男子精子成活率。不僅微博上有多種這方面的言論,國外的專家還做過相關的試驗。(今日本報A20版)

  網路尤其微博的普及,使得關乎民眾利益的風吹草動都會在短期內引發群體性關注。網民的關注除了獵奇外,事件本身對自己影響的不確定導致的心理恐慌可能更加需要疏導。

  面對浩瀚的新聞和觀點,沒有專業知識作為依託的網民是盲目而且從眾的。在資訊被廣泛轉播的背後,他們既希望表達自身關注、讚許抑或憤慨,又希望從中得到對事件調查結果的明確答覆並引申入自己的生活,尋求可能的契合點和共鳴。當他們一旦發現自己扮演的角色與故事中的主人公具有相同或部分相同的特質,對可能預料到的消極後果就會更加擔心。

  科研人員,尤其是具有相對權威的官方科研機構,必須及早站出來消除民眾恐慌。難道我們要繼續在“煙草院士”的口水中普及“低焦不降害”,在防輻射服熱銷多年後討論其“是否防輻射”的功用,在網民用wifi上網多年後靜聽“wifi殺精”的新聞播報?

  “網傳”是民意的一種表達,我們需要用規範的科學研究為民眾“壓驚”。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因為關乎民眾的新聞引起民眾的持久恐慌,虛假的報道不會時不時拿出來“蠱惑人心”,面對對健康具有威脅的事件民眾也能夠及早防範。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