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菲變“公益先鋒”,有幾何誠意

時間:2011-12-23 14:55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讓污染者承擔相應的責任,可以培育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也能促進民間環保和公益訴訟力量的增長,從而推動我國環境的不斷改善

  深陷漏油醜聞的康菲公司,在沉默多時之後,展開了一系列危機公關:先是接受海外媒體訪問,矢口否認渤海溢油導致環境污染;在21日召開的媒體見面會上,又稱康菲並沒有説過沒有污染,只是他們的檢測結果顯示,目前溢油對環境造成的持續性影響非常小。同時還宣佈,康菲公司已成立了渤海灣賠償基金和環境基金,通過渤海灣賠償基金網站接受個人、社區和行業的賠償申請,希望以賠償的方式替代針對溢油污染的訴訟。(12月22日《新京報》)

  康菲改口,並承諾賠償,應該是感受到了多起訴訟請求和輿論口誅筆伐的壓力,希望以協商賠償的方式,緩解面臨的訴訟和道德壓力。以個人、社區名義提出的分散賠償申請,應對起來也相對容易,便於“各個擊破”。這可能才是康菲公司的主要盤算。

  不過,公司造成環境污染事故後,設立專門的賠償基金,符合國際慣例,也是業內人士一直在呼籲的。設立獨立於公司之外的賠償基金,可以使受害者比通過訴訟程式更快得到賠償,也能保證賠償不因肇事公司破産關門受到影響。在美國墨西哥灣漏油事故發生後,英國石油就成立了200億美元賠償基金,目前,當地不少人已經通過申請拿到了賠償。

  但是,對於外界最為關注的賠償基金規模大小、由誰負責運作、如何具體實行等關鍵資訊,康菲都沒有透露,且沒有給出時間表。由康菲遴選組建的基金管理委員會,能有多少“獨立性”,也令人生疑。基金據説已經成立了,但是受害人該向誰提出申請,需要提供哪些證據,申請由誰來審核,這些關鍵資訊都不得而知。唯一公佈的基金網站,也一直無法打開。人們有理由懷疑,所謂賠償基金,不會又是一個美麗的畫餅吧?畢竟,翻雲覆雨、推諉拖延的事兒,康菲也不是第一次幹了。

  值得注意的是,康菲宣佈設立的兩個基金,只對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害進行賠償,並不包括對環境損害的賠償。這實際是在強調,康菲並不承認溢油對環境造成了明顯損害。所謂“渤海灣環境基金”,主要用於支援濕地保護、水質改善、漁業資源維護、海洋生態系統及風險管理等項目,是康菲公司為了體現其社會責任,兌現其對環境改善的承諾。説白了,這個基金不是用來彌補自身過失、修復環境損害的,而是為保護周邊海洋環境做出的“額外”貢獻。賠償的事八字還沒一撇,康菲仿佛搖身一變成了“公益先鋒”!

  在處理渤海灣溢油事件中,康菲公司之所以能夠如此自説自話、反覆無常,主要還在於基本事實至今沒搞清楚。雖然海面的油花清晰可見,不少養殖戶也報告損失慘重,但溢油到底對渤海灣生態環境造成多大損害,漁民和相關行業到底受到了多大損失,仍缺乏權威的檢測和分析結論。相關部門作為不夠有力,民間組織缺少技術手段,所以只聽到康菲自己在報告結果。

  原本,訴訟可以成為尋求溢油污染真相、確定損害責任的重要途徑,但一百多位漁民對康菲的索賠訴訟,因為種種原因,至今未被法院受理。

  仍參照美國處理墨西哥灣溢油事件的經驗,肇事的英國石油公司,不僅成立了200億美元的賠償基金,還被美國政府處以高額罰款,並面臨多項安全問題指控。據稱,英國石油因漏油事件造成的損失,可能高達1000億美元。

  實際上,針對康菲溢油事件,即便公司設立了賠償基金,也不影響受害個人和行業通過訴訟的方式索賠。一方面,監管部門要督促康菲切實履行責任,儘快公佈賠償基金運作詳情;另一方面,要支援權益受損的個人、行業和民間公益組織,通過訴訟方式公開維權。這不僅有助於揭開渤海溢油真相,讓污染者承擔相應的責任,培育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也能促進民間環保和公益訴訟力量的增長,為今後處理類似事件積累經驗,從而推動我國環境的不斷改善。(丁永勳)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