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個月工資”的高額年終獎緣何讓人“羨慕嫉妒恨”

時間:2011-12-23 14:39   來源:工人日報

  近日,網上一條一汽大眾將發放相當於27個月工資的年終獎的消息,招來一片“羨慕嫉妒恨”。經證實,該公司今年年底確實發放了27個月工資作為分紅,但並不是以全額工資作為基數,而是發放27個月的基本工資,一般職位的員工基本工資也就3000元左右。

  年關歲末,“年終獎”再度成為熱門話題,並展開各種攀比,原本不足為奇。但上述這一“27個月工資”、“8萬元”的年終獎數字,顯然仍極富心理情感上的“殺傷力”,刺激著人們敏感的神經,撩撥起太多的“羨慕嫉妒恨”。

  如果一定要看絕對數字,“27個月工資、8萬元”也並不算最突出。日前地産金融老總在網上曬員工年終獎,號稱“最少六位數”(10萬元)。而據前程無憂網的《2010企業年終獎調研報告》,“六位數年終獎”在時下一些行業並不是什麼稀罕事,幾乎就是尋常的“起步”標準。

  年終獎有兩個問題要澄清:其一,年終獎的發放狀況幾乎就是目前我國收入差距問題的一個“放大強化版”,越是原本收入薪水高的行業,年終獎便越是高,反之,年終獎則越低甚至根本就沒有年終獎。相應地,二者的年終獎差距也就越是懸殊,成倍地急劇放大和強化了既有的收入差距。如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行業間平均工資差距高達4.2:1,金融業最高、農林牧漁業最低;而城鄉收入差距3.23:1(農民工當然指望不上什麼年終獎,正常工資年底不被拖欠就謝天謝地了)。

  其二,年終獎的高低有無,實際上與個人的才能、貢獻,並無多少必然的因果對應關係,決定一個人拿不拿、拿多少年終獎的,主要不是工作業績,而是其所處的行業位置和單位性質,即所謂的“屁股決定腰包”。比如,金融、證券、電力、通信、地産、能源等行業,年終獎往往低不了。而同樣的行業,大型國企、外企的年終獎也往往遠高於民企。

  “年終獎27個月工資”真正惹人“羨慕嫉妒恨”的,並不只是表面的獎金數字,而是其背後的收入與實際貢獻、勞動之間不符的分配現實,以及“屁股決定腰包”,而不是“才幹勤勞決定腰包”的分配體系。(張貴峰)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