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人口逆轉 城市準備好了嗎

時間:2011-12-21 13:14   來源:西安晚報

  12月19日,社科院在京發佈《社會藍皮書:2012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藍皮書指出,2011年,中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將超過50%,中國歷史上城鎮人口首次超過鄉村人口。藍皮書還指出,農村人進城難以分享到城市化帶來的城鎮居民的社會待遇。(12月20日《西安晚報》)

  正如社會學家陸學藝指出的,城鄉居民在數量上的消長,標誌著以農村人口為主的城鄉人口結構發生了逆轉。從大規模的城鎮化啟動到這一目標的實現,中國僅僅用了三十多年的時間。對於一個傳統的、以農業為主的國度而言,這樣的變化意義非凡、影響深遠,也將成為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城鎮居民的比例還將走高,大批農民將繼續走進城市。

  逆轉已經發生,那麼,城市準備好了嗎?與之相關的政策、法律、社會心理乃至整個軟環境,都應該有所調適,以真正服務於轉型期的社會治理。換言之,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農民進城的數量,更應該關注不斷累加的“新市民”如何真正融入城市。

  這當然是一個需要學習的過程。時下的農民進城的主要方式,一是進城務工,留在城市;再就是城市擴容,農民被城市化。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農民若要儘快適應城市生活,都需要一個適應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農民應該習得城市的規則、方式,以減少交流的障礙,加快融入的速度。

  這也是一個需要引導的過程。而除了農民自身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城市應該以極大的包容來承載這些進入者。對於在短時間內大量擁入的新市民而言,以往單純針對城市市民的治理模式顯然已經不能適應形勢要求了。城市管理者應該探索新的治理方式進行引導。

  進城農民雖然身在城市,但其與城市的聯繫僅僅是流動性很強的務工,城市的社會保障、福利設計等等,都與他們無關,這也使得這些“新市民”很難真正在城市裏生長。這裡邊,簡單地將現行城市居民的各項保障措施移植到“新市民”身上,可能缺乏可操作性,並不現實,但這並不意味著就應該無所作為,該專門針對這些“新市民”做些制度設計,哪怕是一些階段性的、過渡性的政策措施,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他們儘快在城市落地生根。

  比如住房問題,子女入學問題,醫療保險問題等,同時,還要開放城市,減少對農民在城裏就業的限制。一旦進城農民的基本難題有了緩解的路徑,至於其他社會心理的不認同、文化趣味的不相同等等問題,也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化解。就像藍皮書指出的,兩成城裏人不願與農村人結親家之類的問題,想必會一點點減少。

  在這個問題上,既要有制度設計,也需要各地方、各部門的機制創新,還需要城市管理者乃至城市市民不斷釋放善意。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