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人物”是時代急需的道德示範

時間:2011-12-19 11:24   來源:燕趙晚報

  面對被車兩次碾軋的2歲女童小悅悅,18位路人漠然無視,挺身相助的竟是一位拾荒阿姨。17日,“2011年平凡的良心”頒獎典禮在北京大學百年紀念堂舉行,陳賢妹和其他9人獲得“良心人物”獎。(12月18日《新京報》)

  陳賢妹、劉玉珍、石清華、王振明、王偉力……這一連串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背後,是或讓人感動,或引人深思,或帶來感嘆的事跡。雖然身份不同,所處的社會階層不同,所做的事情也不同,但是他們的身上,卻有一個共同的標簽,那就是“社會良心”。

  2011年平凡的良心——首先值得稱道的就是這個獎項的名字。所有獲獎者都不是名人明星,都沒有光環籠罩,他們就是如你我一樣的普通人,但是良知和道德,卻讓他們從我們這個群體中脫穎而出,成為這個時代的道德榜樣,成為這個社會的道德楷模。

  其實仔細看看這一個個名字背後的事跡,不管是“小悅悅事件”中挺身而出的陳賢妹,還是在天安門廣場義務撿垃圾數十年的劉玉珍,抑或是照顧著108個流浪兒的“白菜爸爸”石清華,他們的所作所為,都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都沒有可歌可泣的功績,而只是保持了他們內心最樸素和最本真的善意和良知,只是堅持了一種做人的道德、道義底線。

  但恰恰是這種人人都該有的善意和良知,恰恰是這種人人都該有的做人底線,相當多的人卻沒有做到,否則,“小悅悅事件”中,為什麼18名路人淡然走過,只有陳賢妹一個人站了出來?否則,為什麼大多數人成為天安門廣場的垃圾製造者,卻只有劉玉珍老人是垃圾清理者?之所以是他們成為“良心人物”,而不是我們,正是因為我們當中的很多人失去了底線,遺忘了人之所以為人的基本道德準則。

  從這個角度説,他們能夠成為“良心人物”,倒不是因為他們的“絕對道德”有多麼高不可攀,而只是因為我們的“相對道德”太令人汗顏。所以説,“良心人物”成為這個時代需要仰望的道德群像,而真正需要因此反思、做出改進的,卻是我們這些旁觀者。

  我們需要做的,一是真誠向這些“良心人物”們致敬,表達我們發自內心的敬意和讚揚;二是盤點和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具備一點“見賢思齊”的精神,讓自己心底的道德和良知在他們的激勵下被激活,並且發揮作用,指導我們的言行。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