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1萬”,農村食品安全監管在淪陷

時間:2011-12-16 10:59   來源:法制日報

  都説百姓飲食用藥安全是天大的事,但在實際生活中,食品藥品監管力量弱、設備缺,與監管地域廣、任務重形成鮮明反差。尤其是在廣大農村,這一問題更加突出。按照目前體制,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只設到縣一級,且人員很少,監管能力普遍不足。地處西部的甘肅省平涼市華亭縣有18.4萬人口。該縣食品藥品監管局只有19位工作人員,平均每萬人僅有1名監管人員(12月15日《人民日報》)。

  近幾年以來,無論是在食品安全領域,還是在藥品安全領域,都出現了大量醜聞事件。毒奶粉、問題疫苗、地溝油、假藥、添加劑嚴重超標……在一些地方,就連饅頭這種大眾食品都被查出安全隱患,以至百姓追問,還有什麼是健康的?

  面對這種形勢,政府部門也在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在食品安全生産領域,食品衛生法已經“升級”為食品安全法,奶製品的國標也有了更新,近日國家食藥監局還規定農村擺宴席超過50人聚餐需要備案。但是,食品安全生産領域中的問題仍然很嚴重,公信力仍然處於低位。那麼,食品安全包括藥品安全的問題究竟出在哪?1萬公眾對應1名食品藥品監管人員的現實,或許能從一個角度回答這個問題。保障食品藥品的安全,需要有足夠多的工作人員來承擔起此項工作,但是質監人員與社會需求之間不成比例的現實,卻讓農村成了監管的盲區。

  更可怕的現實是,1萬公眾對應1名食品藥品監管人員的情況,並非華亭縣獨有,相反,這是一種普遍現象。今年8月19日新華網報道了一則《農村有農村的貨》的新聞,內容寫道,記者走訪山東省濰坊、萊蕪、臨沂等地市,追蹤農村小賣部、批發市場、生産作坊發現,由於監管缺位等原因,一些“問題食品”專供農村市場,嚴重威脅農民,尤其是青少年的身體健康。

  對於這樣的問題,筆者也有親身體會。一次回老家,我抱著兩歲大的外甥去村裏小賣部買零食,到了小賣部後才發現,在老家根本買不到一樣“正品”零食:每塊1元的名牌巧克力;脹袋漏水的果凍;霉變的辣條;只有顏色相似的雪碧和可樂;已經發黴的酸梅……面對此情此景,我的感受有兩個:一是在農村想拿食品哄孩子,是很糾結的事,因為誰也不能認定這些零食是否是健康的;二是可以肯定,許多農村的孩子已經吃了這樣的食品,這不免有些傷感。

  據了解,全國80%以上的縣均面臨著監管人員不足的問題。然而,這仍然不是問題的全部。除了人員配備嚴重不達標外,整個華亭縣縣域之中找不到一處具有專業資質的食品藥品檢驗技術機構,也根本找不到快檢車和快檢設備。將這些所有的問題綜合起來就是,我國雖然有成文的食品安全標準和藥品品質標準,有詳細的食品藥品安全法律,也有所謂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但是,就執行與落實的層面而言,制度的建設並不完備,甚至可算得上嚴重缺位。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