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望“奢”卻步是怕失掉公款消費的市場吧?

時間:2011-12-02 15:16   來源:工人日報

  11月29日,記者從世界奢侈品協會證實,“大概在一個月前,貴州茅臺曾給協會打電話諮詢進入全球100強奢侈品榜單事宜,隨後雙方還就一些資料進行了郵件往來”。但由於該消息傳播造成的負面影響,茅臺暫停與世界奢侈品協會的接觸。協會負責人亦表示,茅臺入奢夠格。(見11月30日《京華時報》)

  在中國白酒中,茅臺算是美譽度最高的白酒。近期,由於消費旺盛,市場供應緊張,價格瘋漲。有媒體報道,茅臺集團旗下貴州天朝上品酒業(國際)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袁進表示,現在飛天茅臺國內部分城市的零售價已達2100元一瓶,3年內飛天茅臺的零售價或將突破每瓶5000元。如果真是這樣,從價格上來看,應該算是奢侈品了吧。

  當然,國際奢侈品有其特定的品質特徵與文化內涵,也更講究原産地和歷史沉澱,且其在材料、工藝上更可以為客戶帶來生活必需品之外的享受和完美體驗。從這個意義上講,茅臺除在價格上趨近奢侈品外,其在品質上實則也已“夠格”——茅臺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漢代,且早在1915年,貴州茅臺與法國科涅克白蘭地、英國蘇格蘭威士忌已被公認為世界三大著名蒸餾名酒。從文化上來看,品味茅臺酒本身就是一門學問,民間則有由茅臺酒衍生出的“茅學”,有關茅臺酒的文化研究也日漸興起,因而茅臺申請入奢不是沒有可能。

  然而,在入奢消息經媒體報道後,茅臺公司先是高調、進而遮遮掩掩稱“不知情”,到現在的“停止接觸”,如此急流勇退,可能真是迫於輿論壓力。但是,這是什麼輿論的壓力?是來自民意的壓力嗎?當然不是。如果真是那樣,面對輿論反對茅臺漲價的呼聲,茅臺何曾怕過?恐怕如今的望“奢”卻步,終歸是基於輿論對公款消費監督的壓力。

  入奢的確可能會使茅臺在國際市場上行走得更從容,可能給進一步漲價提供契機和藉口,但是如果考量一下其最大的消費群落,那麼入奢無疑具有危險而不可測的前景:一旦成為奢侈品,公款消費則會有所顧忌,犧牲掉如此一大塊市場,後果不堪設想。茅臺的品質固然不錯,但如果沒有公款消費助力,便很難有如此快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説,茅臺停止入奢,是出於經濟理性,卻絕非政治自覺。茅臺不敢入奢,是為潛在的“官場輿論”壓力所迫。

  茅臺不敢入奢,只是想繼續佔據公款消費市場。放眼當下,茅臺已然價格不菲——標號50年的茅臺零售接近15000元,30年的也近8000多,這難道還不是奢侈品嗎?茅臺不敢入奢,至少讓我們看到了如今輿論對公款消費的監督作用正日漸強大。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