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藥鏈條的“七寸”其實不在“盒子”

時間:2011-11-21 11:11   來源:人民網

  近日,公安部破獲價值20億元的假藥巨案,而這起巨案起源於浙江金華警方在計程車上查獲的一批藥盒。據調查,醫院的清潔工和保潔員通過工作之便售賣各種處方藥包裝盒,一個抗癌藥盒可獲利300元。假藥販子在購買包裝盒後通過改批號、灌裝低檔原料藥等方法生産假藥。(《北京日報》11月20日)

  這年頭,既然什麼都能造假,堪稱暴利的藥品被造假者瞄上,其實一點也不意外。不過,當藥品造假的鏈條居然伸到了醫院裏,無疑才是上述假藥巨案最令人驚訝之處。畢竟,醫院原本應該是藥品管理最為正規和嚴苛的地方,何以仍然成為了藥品造假的關鍵一環,儘管參與藥品造假鏈條的僅僅是醫院的清潔工和保潔員,而非醫護人員,但如此“最危險的地方最安全”,恐怕仍然説不過去。

  不難設想,當各類處方藥包裝盒從醫療機構流出,並直接進入假藥生産鏈條中,假藥販子幾乎不費吹灰之力,甚至不必為如何以假亂真費任何的心思,便已為“假藥”披上了“真藥”的馬甲,既然連包裝和盒子都是正版的,假如不經過專業的藥品檢測,的確已無法辨識藥品的“真偽”,從這個角度來看,由醫院流出的藥品包裝盒,無疑已是假藥制售環境的關鍵一環。

  事實上,儘管只是假藥市場利益鏈條中最底層的環節,但一個抗癌藥盒便可獲利達300元,對於醫院的清潔工和保潔員來説,其實仍然是相當可觀的利益誘惑。而現實中,醫院使用後的廢棄物處理,的確都是當作廢品,並由醫院保潔員和清潔工來處理,藥品盒被當作廢品售賣,更是個普遍現象。既然如此,賣廢品時找個出價高的,對於當事人來説,要説也是合理的選擇,而假藥産業的暴利,導致藥品盒回收遠高於其他廢品回收價格,而藥品盒回收市場因價格而形成的強大吸力,將醫院廢棄藥品盒紛紛吸入這一渠道,恐怕還不能全怪醫院清潔工和保潔員的利欲熏心。現實中,路邊回收藥盒的小廣告,其實也並不鮮見,而一些家庭為了廢物利用而將廢棄藥盒尋找這些高價買家出售的,也並不少見,更何況,即便是醫院的清潔工和保潔員不將廢棄藥盒高價賣給造假者,而是按照低價賣給廢品收購者,誰又能保證這些藥品包裝不會從廢品收購者那兒流向假藥制售環節呢?説白了,只要假藥制售的暴利存在,而廢棄藥品包裝的處置缺乏必要的管理規則的話,就總會有這樣的底層環節存在,只不過,這回正好是醫院的清潔工和保潔員處在了最為便利的位置上罷了。

  基於上述視點,真正意義上杜絕醫院為假藥制售環節提供便利,與其去追究從售賣藥品盒中漁利的清潔工與保潔員的責任,倒不如完善廢棄藥品包裝的管理規定。事實上,即便從環保與節約成本的角度出發,藥品生産廠商其實更應有回收藥品包裝的責任,而在國外,由生産廠家回收處置自家産品的包裝,則早已成為各行各業通行的慣例,這不僅極大的推動了商品包裝的簡化,同樣也將有效遏制包裝流向造假環節。而對於醫院來説,正如對醫療廢棄物的處置有著嚴苛的規定,藥品包裝其實同樣不妨執行同樣的標準,即便不能由廠家回收,也理應銷毀而不是任其流向市場。

  當然,僅僅是杜絕了藥品包裝不外流,其實並不意味著可以扼住假藥的“七寸”,一個抗癌藥盒可獲利300元,假藥制售者即便是回收不到真盒子,也同樣的錢也製造足以亂真的假藥盒,也將綽綽有餘。從這個意義上説,假藥的問題,最根本還在藥品市場的監管,而不能本末倒置的認為管好了“藥盒子”,便萬事大吉。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