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的食品就是“管”出來的

時間:2011-11-14 14:16   來源:廣州日報

  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蒲長城日前在京介紹,我國食品安全監督抽查的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不過,蒲長城強調:“安全的食品是生産出來的,不是監管出來的。”(11月13日中國新聞網)

  食品安全監督抽查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的數據,或許有其真實的一面,但恐怕與公眾感受不符。因為,支撐其數據科學性的要素,至少包括嚴謹的國標、週密的檢測技術和嚴格的安全監管,而睽諸現實,這三方面實在難令人滿意。

  關乎食品安全的國家標準,爭議一直沸沸颺颺,某些跨國公司執行的“雙重標準”,更是放大了我們現行食品安全標準的粗陋。譬如,2009年雀巢公司在我國銷售的嬰兒米粉被檢出含轉基因成分,相關規定卻束手無策,因為依據《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嬰兒米粉可以不標注轉基因成分。再如,今年7月可口可樂公司生産的飲料在臺灣被檢出防腐劑“對羥基苯甲酸甲酯”,但在大陸卻屬合法食品添加劑。

  假如諸多食品安全的生産標準本身就存在嚴重的“先天性不足”,那麼,食品安全合格的底線就低,食品安全監督抽查的合格率顯然會因此而高漲,道理不言自明。所以,必須反躬審視我們的食品安全標準是高還是低,如果是建立在低標準上的高合格率,那麼即便這個數字再高,也讓人心存不安。

  更讓人汗顏的是,我們的檢測技術與設備,仿佛總是落後於食品造假技術,最典型的莫過於千夫所指的地溝油,至今沒有一套科學準確的檢測技術。據央視報道,我國目前2200種食品添加劑中,有檢驗標準的只佔總數的近四成,這意味著有六成食品添加劑無法檢測。可見,90%食品安全合格顯然要大打折扣。

  在食品安全監管層面,從猖獗盛行的地溝油,到沉渣泛起的瘦肉精,諸多具有轟動性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多源於媒體調查或者“網友曝”。既然監管存在太多疏漏,那麼監督抽查的食品合格率,就失去了全面反映食品市場狀況的表述價值。

  由此可見,缺失了高標準國標、科學的檢測技術和嚴格的監管,食品安全合格率就像是“花瓶式”數據,即使再漂亮也是“無土栽培”,不接地氣。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