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主為什麼把列車長當成電話騙子?

時間:2011-11-11 10:03   來源:人民網

  日前,由南昌開往上海南的K288次列車乘務員撿到旅客遺失在車廂臥鋪現金數千元,鐵路部門通過多方搜尋並聯繫失主,竟被拒接電話數十次,原因是失主把列車長當成了電話騙子。(資訊日報11月10日)

  看了這條“好心人都被當成騙子”的新聞,多少有些五味雜陳,既欣慰鐵路的列車工作人員拾金不昧,同時,又為他們在尋找失主過程中的種種奇怪遭遇而感到微微作“冷”。

  列車是一個流動的社會,也是一個文明的窗口,作為列車工作人員那樣做,那是他們的應盡職責,也是鐵路服務旅客的應有之義。而出現那樣的誤解和週折,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在當前的社會大環境下道德取向,我們雖然不宜用道德滑坡來形容,但諸如“小悅悅”、“彭宇”事件的出現,讓人感覺到社會道德感和正義感的某種缺失,讓人既不敢做好人,也不相信別人是好人。

  二是一些違法犯罪團夥的不法行為,利用人們的善良心,或是採用非法手段獲取公民個人資訊,幹了不少坑蒙拐騙的事情,既傷害了大家的感情,同時也讓老百姓的心靈蒙上了一層陰影。

  這樣,就使得人與人之間本來正常和諧的關係變得異常敏感和防備,尤其對於陌生人的打擾更多了一層“防火牆”。當然,作為老百姓,必要的安全意識和安全防範本無可厚非,但當這種防範不恰當地延伸到社會的各個方面乃至每個人身上,這就變得不正常了,説嚴重一點,人與人之間就可能失去信任的基礎。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解決這個問題,應從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要努力構建健康向上的公民道德體系,從精神和物質層面弘揚人世間這種真情大義。當然,所謂弘揚不是傳統意義上樹幾個典型,而是通過類似各級媒體“走轉改”宣傳活動,多發現一些身邊真實感人、易學可做的亮點,那怕很普通,很細微,卻處處閃爍著人性的光芒,使這種東西在我們這個社會無微不至,無處不在,蔚然成風。

  第二、要從法規上構建保護見義勇為者、情操高尚者的良性機制,讓“好人流汗流血不流淚”,支援、保護和激勵他們多做好事善事,讓人們相信這個世界還是好人居多,帶給全社會以“好人有好報”的強烈信號,形成良莠清晰、善惡分明的良知分野和道德高地。

  第三,要從人際交往、行業約束和法律規範上,增強誠信度、公信力和威懾感,讓那些坑蒙拐騙的行為無處遁形,要讓他們因為自己的違法行為而付出沉重代價,讓違法亂紀者依法得到應有懲處,讓那些騙子和壞人不敢為、不能為,這樣,人與人之間就會多一份信任,社會就會多一分和諧。

  最後,通過鐵路部門這次尋訪失主的“好事多磨”,再次帶給我們以啟示,作為交通服務部門和社會公共事業領域,在公民道德建設中起著十分重要的引領和示範作用,這就更需要鐵路乃至社會各行各業攜起手來,共同為我們這個社會的風清氣正、人際關係的互信互助、人民生活的更加美好貢獻各自的力量!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