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元的“親民牌”能提升鐵路的服務品質嗎

時間:2011-10-20 13:57   來源:紅網

  10月17日,鐵道部、鐵道部政治部發出《關於在全路客運窗口廣泛開展“服務旅客創先爭優”活動的通知》。其中要求:要保證旅客列車有2元以下礦泉水、15元以下盒飯等供應,且不得斷供。提高列車正點率,解決臥具備品、客車外皮、空調客車空調口保潔品質不高以及廁所未按規定擺放衛生紙等問題。(10月19日《都市晨報》)

  看到這則新聞時,筆者恰好差旅歸來。筆者先是從桂林乘飛機到南京,再從南京搭火車返回徐州,在飛機上享受到了免費的點心和奶茶,且吃完後招呼乘務員添加,隨叫隨到。而在火車上,幾塊錢的盒飯量卻賣到了20元,據説剛上車時貴,等快到站時能降到15元。筆者的遭遇並非個案,出差旅遊的讀者應該都碰到過。

  同樣是公共交通服務單位,為什麼服務差異如此之大?這個問題鐵道部顯然認真思考了,不然也不會在全鐵路系統下發“整頓盒飯”的通知。但是單憑這不年不節的“一紙空文”,恐怕只能解決15元以下盒飯“不斷供”問題,卻不能觸及“盒飯貴”的根本。從這個意義而言,所謂的“15元盒飯不斷供”只不過是繼“降低退票手續費”之後,鐵道部打出的另一張“親民牌”罷了。

  盒飯的成本是多少,大家心知肚明,為什麼偏偏到了列車上就身價翻番再翻番?鐵道部之所以敢把價格高得嚇人,除了數十年養成的鐵老大霸氣之外,還有監管體制的失衡,鐵道部實行政企合一的體制,所謂監管就是鐵道部“自説自評”,既當“運動員”,也當“裁判員”。就拿這15元盒飯價格來説,既沒有物價部門來把關,也沒有公眾參與聽證,鐵道部自己“左手摸腰包、右手敲錘子”就定下來了。

  既然都“自話自説”了,讓旅客怎麼相信鐵道部在“改善服務”?換句話説,解不開“盒飯貴”的扭結,單憑“不斷供”這三個字,是不可能改變列車口碑不佳的服務品質。因此,鐵道部不妨“動真格”,把盒飯的價格降到真正合理的位置,畢竟乘坐列車的大都是中等階層,15元盒飯明顯超出旅客的承受能力。因此,價格的“平民化”,才是提升鐵路服務品質的落腳點。

  不惟“盒飯”,列車上的哪件商品不都是超出市場想像?在春運期間及乘客大面積滯留時,一些列車和火車站更是把商品“水漲船高”,一包速食麵甚至賣到了燒雞價,這種唯利是圖的態度豈是一張15元的“親民牌”便能挽回?因此,鐵道部自身服務意識不提升,撒太多的“親民牌”都無濟於事。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