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條件讓人民批評政府

時間:2011-08-04 14:15   來源:北京晚報

  溫總理多次説,要創造條件讓人民群眾批評政府。今年開始的中央部門6月底前公開“三公”(因公出國(境)經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作費、公務接待費)經費,可以説是黨中央國務院“創造條件讓人民群眾批評政府”的一次實踐,也是對中央各部門的一次“考試”。

  從“交卷”時間上看,據昨天《北京晨報》報道:88家單位之外,截至8月1日18時,還有外交部、國家安全部、國務院預防腐敗局、國務院僑務辦、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國務院臺辦、國家煤礦安監局、國家保密局、國家密碼管理局、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10家單位沒有公開“三公”經費支出。

  未按時“交卷”的部門要“加油”了。在運動場上,魯迅主張對跑在最後的運動員也要鼓掌。“三公”公開落在最後,等到的很可能是人民群眾的批評聲。

  從“卷面”內容看,審計署目前獲得最高分,社會公認是“一例範文”,統計精細到人次。也許未公開的10家還能跑出“黑馬”,後來居上,我們且拭目以待。

  應當説,這次“三公”公開的“考試”,並非是一次嚴格意義上的考試。錢是2010年花的,怎麼花和花多少,預算早已經在去年3月兩會期間通過了,今年6月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中央財政決算也已通過了。現在公開,無非就是讓廣大人民群眾都知道過去花錢的情形,把自己已經花掉的一部分錢,主要是自己花的一小部分錢説一遍。

  真正的“考試”,那是對各個部門的預決算公開,不是現在公開的“三公”經費這麼一點內容。把全部賬本攤開來看,不但要看賬目是否清楚,更要看錢花得是否合理,還要追究花的效果如何,那才稱得上是一年一度的“考試”。

  即使達到上面所説,説是“考試”也稍嫌誇張一些。準確地講,這就是政府部門的必備“功課”。一個政府部門,打算花納稅人的錢,先要説花多少、怎麼花,人大批准了你才能花,花了之後報告。我們説是一次“考試”,僅僅是説第一次把“家庭作業”拿出來,給全國人民這個“老師”看一看,從這一點來説,勉強算是一次“摸底測驗”而已。家裏請個管家或僕人,把錢交給他們去採買,買菜買糧買肉,一天報一次賬,或一週、一個月報一次賬,能説是“考試”嗎?他們的分內之事,每天的“功課”而已。倘若連報個賬都做不到,這個管家或僕人還能當下去嗎?

  昨天看到一則消息,《北京市行政問責辦法》將從今年10月1日起施行。不知道中央各部門有無行政問責,更不知道不按期公佈“三公”經費有無行政問責,我以為這些都是應當有的。這次不問責,下次誰還老老實實交“答卷”?一個部門的財會主管如果連“三公”經費都不能按時做好交出來,就該換人了。自己本單位如果沒有這種人才,不妨向國家審計署“求援”。

  胡錦濤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談到“四個危險”,其中第二個是“能力不足的危險”。從“三公”公開,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部門的能力嚴重不足,一些部門不按時公開賬目是執行能力不足,一些部門有“賬”沒“目”的“糊塗賬”反映財務管理能力不足,這些有沒有危險呢?還是請同志們在學習中,理論聯繫實際,自己加深認識吧。有些同志多年不講理論聯繫實際,大概已經忘記了我們黨的這個三大作風之一。公開“三公”,既是黨中央國務院創造條件讓人民群眾批評政府工作、監督政府工作、幫助政府提高能力的一次實踐,也是對政府部門能力的一次“考試”,我們共同勉乎哉!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