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標準”決定“乳業標準”

時間:2011-07-07 15:51   來源:新民晚報

  最近公眾就“奶業標準”的質疑不斷,乳企卻保持集體沉默,其社會責任感何在?就在大家失望之時,光明乳業成為首個回應生乳國標問題的乳企,“光明”總裁郭本恒表示,中國生乳標準幾乎是全世界最差,企業應懂得自律,光明乳業自定乳業標準,年檢測費高出同行4000萬元。

  乳企如不能擔起社會責任,中國乳業恐怕很難有真正的未來。就在最近的這番爭論中,進口奶粉悄然完成新一輪漲價,且銷售業績不錯。光明乳業總裁郭本恒亮相表態並呼籲企業自律,與面對“敏感話題”紛紛噤聲的其他乳企比起來,“光明”實事求是、敢於擔責的態度,值得肯定。

  中國乳業要良性發展,一定要通過相關奶業標準的科學設置等方式方法,治理當下的乳業亂象,喚醒乳企責任感。眾所週知,在乳業江湖中,以光明、三元為首的巴氏奶,和以伊利和蒙牛為代表的常溫奶利益之爭不斷。但對消費者而言,大家只考慮兩個問題,一是牛奶的營養,二是牛奶的安全。不是不歡迎商業競爭,有競爭當然好,既有巴氏奶,又有常溫奶,多一個選擇、價格便宜點誰會不樂意?大家憎恨與擔憂的是乳業亂象。與乳業亂象聯繫在一起的,則是乳業的惡性競爭:爭搶奶源、惡性價格戰、中間商的壓價、生乳價格甚至不如瓶裝水,奶農殺牛倒奶之事時有發生。大頭娃娃、三聚氰胺、激素事件、公關醜聞……一波接著一波,乳業何來安寧?在乳業的惡性競爭中,乳企的責任感又在何處“安放”?

  應該説,與乳業亂象相表裏的,是中國乳業火箭般的增長,尤其是“常溫奶”的迅速擴張和發展。一個行業有機會發展是好事,但問題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置社會責任于不顧,只會把一個企業甚至整個行業置於萬劫不復的境地。像光明乳業這樣,願意拿出高於同行4000萬元的年檢測費的企業,不知多不多?在收穫眼前利潤的同時,建議乳企“大佬”們坐下來“論論道”,無論是“巴氏派”還是“常溫派”,都應該明白一個道理:“道”立則本生,承擔社會責任才是這個行業立足的根本。有網友説管理部門和企業的“道德標準”決定“乳業標準”,不是沒有道理。必須想一想乳業的未來。這難道不也是乳製品行業協會應做的工作之一?

  説到底,乳企責任感決定著中國乳業的未來。如果政府相關部門監管不力,對乳業的創新保護力度不夠,恐怕就少有企業會通過創新求發展,而更多企業則會選擇在各個環節上截留利潤。只有治理乳業亂象,喚醒乳企責任感,不讓快速發展的奶業“唯利是圖”,才能保護消費者的利益和廣大奶農的生計,以及整個社會的“奶業信心”。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