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將至,有關兒童用品的引起各方關注,安全日前,國家質檢總局抽查童鞋、童車和兒童玩具發現:童鞋不合格率為17.5%,童車不合格率達20%。而對兒童玩具的檢測中,部分産品被發現含有重金屬鉛和鉻。兒童玩具中最常見的不合格項目是小零件。(5月30日新京報)
所有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兒童用品的安全讓父母操碎心。曾經的三聚氰胺就像是夢魘籠罩在心頭,久久的揮之不去,現今兒童節前的抽查,把本就高懸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哎!孩子們的周圍竟然如此危機重重。
當錦湖輪胎、健美豬要到3 15的晚會上曝光的時候,人們忍不住感嘆:如果每天都是3 15就好了。可能很多父母現在又在想,如果每一天都是兒童節就好了,可是每天都把所有的節日過一次也不現實,媒體都受不了。
安全問題並不是兒童節才有,為什麼早沒有抽查,晚也沒有抽查,偏偏是兒童節才才抽查呢?對媒體和節日曝光的過度依賴,源於日常監管抽查的不足。小時候就聽説過,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的典故,大概就和這樣的抽查有些相似。
臨時抱佛腳的抽查體現了主動監管的缺位。監管,就是保持市場健康發展,給公眾創造一個安全的生存環境,此種目的的實現,離不開監管者主動服務的意識。可事實上,面對消費者對品質問題的舉報,監督者要麼充耳不聞,要麼推諉搪塞,消費者的很難得到保障。
兒童節前的抽查,還是讓我們看到了監管部門作出的努力,看到了肅清孩子們身邊危險的希望,不過僅僅是抽查起不到好的效果,關鍵是對生産銷售不合格産品的商家要絕不姑息放縱,然而,此次抽查竟然連不合格産品的清單都沒有公佈,這又不能不讓人懷疑認真監管的誠意到底有多大。
此外,質檢總局公佈的檢測結果是在監督標準內外有別前提下做出的。例如,歐盟對玩具中特定重金屬的限制有19種,我國玩具國家標準只對8種重金屬有限量規定,這不能不讓人擔心,是不是達標就是安全的呢?某品牌的合格奶就曾經使陜西榆林小學生飲用不適事件也是例子。
當問題的曝光,不是源自於媒體記者的冒死臥底,就是節前的突擊檢查的時候,我們忍不住追問:到底還有多少隱患在時刻窺伺著孩子的健康?我們要怎麼做才能保護好自己和孩子呢?(任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