剷除形式主義的社會基礎

時間:2011-05-17 10:25   來源:人民日報

  ■國人的好大喜功、講排場,很大程度上源於怕被人認為不夠強、不夠好,所以才要顯示、掩飾甚至不惜弄虛作假。

  ■國家發展得如何,政府的政績如何,民眾的感受是最真實也最重要的。

 

  形式主義在中國之所以能大行其道,是有其深厚的社會心理基礎的。

  中國人的愛面子是出了名的,國人最怕的是“面子上過不去”,所謂“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説的就是要“給面子”。因為,國人很在乎自己在他人眼裏的形象,不管實際形象怎麼樣,死活都不能在他人面前“丟面子”。要有面子,怕丟面子,這種心理一直困擾著國人,黨政官員也概莫能外。近代中國那段令人難以忘懷的落後、孱弱、屈辱的歷史,也使國人的神經變得格外敏感——怕被人看不起。

  當然,重視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是人類共有的本性之一。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曾經説過,“我們每做一件事,首先便會想到‘別人該會怎麼講?’人生中幾乎有一半的麻煩與困擾就是來自我們對此項結果的焦慮上。……我們所有的焦慮、困擾、苦惱、麻煩、奮發努力幾乎大部分都起因于擔心別人會怎麼説。”但不得不承認,這樣的困擾對國人而言尤其大。國人的好大喜功、講排場,很大程度上源於怕被人認為不夠強、不夠好,所以才要顯示、掩飾甚至不惜弄虛作假。

  這是人常常不自知的愚蠢之處。人往往非常計較別人的想法而不太注意自己的感覺、感受。許多時候,人會忽視真實的存在,而把別人的意見視為真實存在。把間接的東西當作最重要的卻忽略直接的東西,很容易讓人陷入愚昧的虛榮之中。

  在現實生活中,國人不難發現這種虛榮之“魅影”。這鬼魅的虛榮心理直接影響到一些政策、決策的制定,包括政績考評在內的制度設計,為形式主義提供了生長土壤與空間,而真正從中得到好處的,是那些處心積慮謀取私利者。由於制度缺陷所帶來的名與利的實在誘惑,讓許多搞形式主義的人樂在其中或以苦求樂。

  中國是個正在騰飛的發展中國家,並沒有完全擺脫貧困與落後,無論展示給他人的是什麼樣子,這才是中國的真實形象。但形形色色、無處不在、想方設法掩蓋這種真實的形式主義,卻耗費了國家、國民難以計數的財力、物力、精力與資源,如此巨大的耗損對一個資源有限、人口眾多、發展不平衡、想闊步前進、力爭躋身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國家來説,無疑是災難性的。對此,我們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

  當今中國最需要的是承認現實的勇氣與自信:老老實實做自己,踏踏實實搞建設,一步一個腳印地走自己的路,別太在意別人怎麼説,也別總想做給別人看。國家發展得如何,政府的政績如何,民眾的感受是最真實也最重要的。

  當下,要剷除形式主義滋生的土壤,除了要改變不良心態外,還必須改革體制機制,讓人們從幹實事而非搞形式中得到好處。還有一點必不可少,就是要從高層做起,動真格的,率先垂范,力戒形式主義。(趙蓓蓓)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