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曬曬身邊形式主義:評選成“指尖運動”慶典成斂財工具

時間:2011-05-10 13:58   來源:人民日報

  “研討會經濟”敗壞學風

  不久前,筆者參加了一個全國性的調研研討會。該研討會是由全國一著名協會組織的,全國各地200余名同行參加了此次研討。省內的參會者安排的會期是兩天,而省外的是9天,其中7天是觀光旅遊。筆者因為才主持研究室工作,想借此良機認真聽專家傳授秘籍,所以一直坐在前排聆聽專家的講授。

  當天下午,我就發現聽講的人員已不足一半。一打聽才知很多人去逛名勝了。學習完後,我感覺頭腦空空如也,一頭霧水。雖然我參會的費用比起省外人員所交的五六千元培訓費、考察費要少得多,但還是覺得對不起單位為我出的1000多元。因為沒有學到什麼東西,更沒有什麼“會議精神”可以帶回去向屬下傳達。

  現如今有各種各樣的經濟,如“考研經濟”、“發表學術論文經濟”、“考公務員經濟”等。百聞不如一見,經歷這次研討,筆者才明白,原來研討會也是一種“經濟”。

  研討會的有關各方為何會如此熱衷於此呢?作為承辦方的會務單位,只要一年承辦一次這樣的大型會議,僅餐飲食宿就是一大筆收入;主辦方的權威招牌是“研討會經濟”發動的引擎,只要組織幾個專家,東拼西湊地搞個課件,然後在研討會上照本宣科地講一下,就可以從承辦方那裏得到可觀的回扣,那些專家也可以輕輕鬆鬆地掙到幾千元。這種商業潛規則,把主辦方和承辦方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參加研討會的人員心知肚明,研討會只不過是外出觀光旅遊的一個好藉口,它不但可以包吃、包住、包玩,還可以逃避單位煩瑣的工作,一舉幾得,何樂而不為?所以,很多單位的領導、部門負責人熱衷於參加各種各樣的研討會,有的還趁機帶上家人。

  研討會成為吃喝玩樂、逍遙自在的公費旅遊。如此現象,不僅增加了單位辦公經費,而且助長了吃喝玩樂、鋪張浪費等不良風氣,使學術研討或業務培訓充滿銅臭味,降低了學術價值,敗壞了學風、會風。(四川簡陽市 陳平)

  校長要去當一週村官

  去一個學校採訪,正在和校長交談時,有人進來對校長説:“上面催要走訪基層當一週村官的人員名單,5個人,必須是副校長,今天就要報上去。”

  我看著校長,他一臉的無奈,然後苦笑。因為現在的高考復習已經到了非常緊張的階段,每個校長身上都壓著繁重的任務。

  我知道,這個城市目前正在各單位搞一項“我當一週村官”活動,讓廣大幹部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得到鍛鍊、為民造福。很多單位都聞風而動,派出科級或者以上的幹部,到指定的村子去“當一週村官”。

  這項活動的目的是讓各級行政幹部“放下架子,沉下身子,主動為群眾辦實事好事,密切幹群關係”,但讓中小學校的校長們也去“當一週村官”,實在令人哭笑不得。

  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學校不同於行政部門,其工作有著自身特點,必須儘量減少外界的干擾。惟其如此,老師才能安心教書,學生才能安心學習。現在學校的正常教學被人為影響到這種程度,讓人真是無話可説。(陜西咸陽日報 王永傑)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