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鬆綁樓市該怎樣面對中央督查

時間:2012-07-25 10:49   來源:齊魯晚報

  南京市此次對異地購房者的限制不僅明顯放寬,而且還利用地方政府可以掌控的財政稅收補貼個別人,這實際上是地方政府利用手中掌握的資源向樓市輸送利益,當引起中央和其他地方政府警醒。

  7月24日,國務院表示,將派出8個督查組,對16個省(市)貫徹落實國務院房地産市場調控政策措施情況開展專項督查。而就在前一天,南京市政府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的若干意見》。在這則涵蓋了10大消費領域、有30條具體措施的意見中,專門提及“積極支援人才住房消費”:即為入選該市“321”人才計劃的購房者,優先提供公積金貸款服務。同時對於首次購房者,不僅視同南京戶籍,並可按五年內個人所得稅市以下留成部分,給予購房補貼。

  在中央于2010年9月和2011年1月連續出臺的進一步做好房地産調控工作的“國五條”和“國八條”中,對於“限購”的要求,均是對能夠提供在當地工作1年以上的納稅或社保繳納證明的非當地戶籍居民,才允許購買一套住房。而南京市此次對異地購房者的限制不僅明顯放寬,而且還利用地方政府可以掌控的財政稅收補貼個別人,這無疑在中央“限購令”中打開了一個小口子,以“人才救市”的方式變相突破了樓市調控的紅線。這實際上是地方政府利用手中掌握的資源向樓市輸送利益,當引起中央和其他地方政府警醒。

  事實上,南京市政府對中央樓市調控政策的挑戰早已不是孤例。去年8月至今,已經先後有30多個城市利用減稅、調整房貸利率、發放置業補貼等或明或暗的方式,試圖突破樓市調控政策的底線。尤其是進入今年上半年後,經濟增速放緩,央行兩次降息釋放貨幣流動性等,給樓市調控增加了複雜性和操作難度。迫於增長壓力,長期依賴土地財政拉動投資的地方政府,更容易生出“火中取栗”挑戰政策底線的衝動。

  這一輪歷時兩年多的房地産調控,仍然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儘管中央各部委兩個月來九次宣稱樓市調控政策不動搖,但種種信號顯示,天平正在向地方政府和開發商傾斜,民眾對房價的預期也開始看漲。在如此敏感的時刻,南京市出臺這樣的政策,是向市場發出了極為錯誤的信號,如果不及時叫停,效倣南京的城市將會一個接一個。現在看,口頭重申調控不動搖已經不起作用,必須採取實際行動叫停類似的地方新政,才能重拾市場對調控的信心。

  經濟放緩固然會牽連民生,但放任畸高的房價肆虐,對百姓生活的損害更甚,當樓市調控遭遇“穩增長”的現實壓力,如何遏制地方政府變相鬆綁樓市的衝動,正成為考驗中央調控決心和藝術的嚴峻挑戰。(崔濱)

編輯:許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