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何應對金融全球化的秋天

時間:2012-01-30 13:51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捩點正擺在人類面前。金融危機爆發三年以來,對美元的質疑此起彼伏,“美式金融帝國”的金字塔體系正發出一陣陣裂縫撕開的爆裂聲。

  1930年代,世界被華爾街和倫敦金融城的玩家們拖入大蕭條的深淵。今天,歷史有可能會重復相似的困局嗎?

  跳出“貨幣拜物教”迷局

  就像英國資本所帶動的工業革命將人類帶入機械化時代一樣,美國資本推動了資訊化革命,大大拓展了人類工業化的深度和廣度,併為下一輪生物、新能源、太空技術的科技大躍進做了很好的鋪墊。

  但是,資本追求無限增值和利潤最大化的本性,總是不可扼制地將它由生産、研發的推動者、組織者,異化為整個經濟體系迴圈的食利者、破壞者。

  人類的生産、社會的發展不能違背常識。貨幣與資本的牽引力量雖然是巨大的,但如果不能跳出“貨幣拜物教”的迷局,而讓生産和生活完全落入“金錢奴役”和“債務奴隸”的桎梏,那麼眼前的繁榮就不過只是幻人的煙霧。

  貨幣是一般等價物,本質上它是一種仲介物,是商品、服務等人類勞動的標價符號。但是,基於貨幣流通的現代資本主義經濟,把這個符號推上了“帝王”之位,一切任其組織、調遣和分配,也任其抽水、盤剝和榨取,這樣的迴圈,發展到不加限制的程度,就一定會走到經濟生活的反面,因為人類生産的速度永遠趕不上貨幣增值的速度。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説,“隨著商品流通的擴展,貨幣——財富的隨時可用的絕對社會形式——的權力也日益增大……一切東西都成了可以買賣的。流通變成了社會的大蒸餾器。一切都被拋到裏面去,以便當作貨幣結晶再從那裏流出來。連聖骨也抵抗不了這個煉金術”;“貨幣拜物教的謎,就是商品拜物教的謎,不過它已經變得顯著,迷惑著人們的眼睛。” 這種貨幣權力,在現代經濟的表現,就是華爾街奉獻給世界的那一個又一個、披著炫目外衣的大泡泡。

  1971年之後,美元成為第一張全球化紙幣,它比黃金這種金屬貨幣更具靈活性,更具信用擴張能力。在強大的金融衍生品推動下,它開始以二進位的虛擬符號來不斷複製自己,以維繫那種似乎可以永不停歇的資本增值運動。

  華爾街的“金融騙術”之所以暢行天下,源於美國這個超級大國的信用,該信用建立在其他國家對美國霸權的信心之上。美國海軍學院教授托馬斯伯奈特説,“我們只用少量的紙幣去交換亞洲地區豐富的産品和服務……這一切並不公平,當我們送去這些紙幣時,我們必須要提供真正有價值的産品——美國太平洋艦隊”。 這話説得直白又清楚,證明了市場“看不見的手”,是由貨幣“看不見的心”掌控的,而這背後的抵押物,則必須是“看得見的拳頭”。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