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快改善金融業服務品質

時間:2011-12-22 11:13   來源:長江日報

  18日至19日,溫家寶總理就當前經濟運作及走勢在江蘇省調研,針對企業普遍反映的資金緊張問題,溫家寶指出,銀行利潤要建立在企業發展的基礎上,金融機構要同企業更好地聯繫,不能把企業當成唐僧肉,而應該是夥伴關係。

  銀行是最主要的金融機構,為實體經濟進行融資,直接服務於實體經濟,同時獲取實體經濟的平均利潤。金融業盲目獲取超額利潤,不僅于實體經濟無益,最終也會危及自身,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便是一個深刻教訓。依託實業而生、服務實體經濟,這是銀行的基本屬性。

  然而,國內的現實情景卻是銀行的風光無限與實體經濟的困難格格不入。隨著利率不斷高升、人民幣匯率不斷走高,以及原材料人工成本的上漲,一些中小企業已經出現了經濟困難的局面。而根據國內15家上市銀行公佈的最新三季度財務報告顯示,這些銀行前三季度共實現營業收入1.66萬億元,超過西部六省同期GDP總和,實現凈利潤6900億元,同比增長31.6%,其中13家銀行凈利潤增速超過30%。前幾天,就有一位銀行行長説,銀行利潤高到不好意思公佈。

  即便實體經濟滑落,銀行依然能“躺著掙錢”,這顯然不合理。銀行盈利的兩個方面,一是存款和貸款的利差收入,一是銀行的各種收費收入,但無論是存貸利差還是收費,都是通過國家法律法規來實現,可見銀行“旱澇保收”的利潤的背後有著政策成因。

  這些政策包括利率政策、金融管制等等。拿利率來説,在整個社會價格都已經實行市場化時,唯獨金融的價格利率還是國家管制利率,儘管銀行利差位居高位,打破利潤管制的呼聲甚高,但利潤不合理導致的企業利潤下降、民眾財富流失還無法在短期內克服,而承認民間信貸,放寬金融管制的跡象就更不明朗。

  政策可能無法立即調整,銀行服務卻要儘快改善。曾有學者調查,銀行收費項目達3000多種,而2003年僅有300種,在名目繁多的收費項目背後,並未見銀行提供更為優質便利的服務,一些收費項目,如跨行取款費、異地通兌費、重置密碼費,更有人為設置障礙的嫌疑。銀行中利益與責任的不對等,銀行與客戶關係的不平等事件更是不乏案例。

  銀行需要儘快找回其服務實體經濟的基本屬性,這不僅是銀行業自身的需求,也是關乎整個國民經濟、人民福祉的重要環節。突破口並非沒有,以最差服務獲取最多利潤毫無道理,改善銀行的服務水準、降低不必要的收費項目,可列為銀行改革的當務之急。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