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攬“學生工”讓市場調節失靈

時間:2015-12-22 14:12   來源:北京青年報

  近日,記者在順德和東莞採訪時看到,在各製造企業生産線上頻繁流動的工人中,有一個不被人了解的特殊群體,他們有著學生的身份,但卻從事著與工人完全一樣的工作,而且拿著可能還低於正常工人的薪水。他們就是由學校帶隊到這裡參加“頂崗實習”的中專或職業學校的學生大軍。據多方面的資訊推測,目前在珠三角各類電子廠的生産線上大約有三成工人其實都是這些來頂崗實習的“學生工”。(12月21日《北京青年報》)

  在製造業工廠中,“學生工”群體其實一貫存在。然而,在如今的珠三角生産線上,學生工竟可能佔據三成之多,這般巨大的數字,還是不免令人驚訝。一面是製造業深陷寒潮,一面卻是學生工數量居高不下。這兩者之間,似乎隱約存在著一種令人不安的關聯。學生工的特殊性在於,他們並不屬於完全意義上的勞動力;他們所參加的頂崗實習,也不是通常所理解的“務工取酬”行為。這一切都決定了,市場規律與行政監管在他們身上都很難發揮作用。

  大量招攬學生工,實則是珠三角眾多工廠應對用工荒、降低用工成本的變通之舉。在新的形勢下,東莞等地的製造企業,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失去了對務工者的吸引力——可以説,這是市場之力自發調節的結果。既然無法從人力市場招來足夠的工人,當地工廠便只能另辟蹊徑,轉而選擇用“學生工”來充實生産線。當然了,這並非是基於自主意志的雙向選擇。學生們幾乎無法拒絕,只能乖乖遵從老師的安排。而學校送來一名“學生工”,就能獲利上萬元!

  就這樣,“頂崗實習”變成了生意,變成了一條各取所需的産業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經常要超時工作,卻往往只能獲得一點微薄的報酬,切身利益絲毫得不到保障。至於説“鍛鍊技能”,或許也根本無從談起。因為現實是,學生工更多只是幹著簡單重復、毫無技巧可言的高強度工作。在混滿6個月的實習期之後,大部門學生工會義無反顧地逃離生産線。與此同時,下一批的學生工,又被輸送來填補空缺。

  毫無品質的頂崗實習,不僅讓職業教育失去了本來的意義,也勢必會對區域製造業造成深遠傷害。眾所週知的是,人力市場內勞動力的自由流動,對於特定産業的優勝劣汰、轉型升級,素來發揮著至關重要的倒逼作用。但是,人數眾多的“學生工”沒有選擇的權利,他們被安排著來填補那些業已被普通務工者所拋棄的“工作”。於是,那些本應關停並轉的低端工廠,又得以茍延殘喘。久而久之,我們有理由擔心,珠三角的産業調整,會因此停滯不前。

  頂崗實習的學生工,必須被負責任地安排到有意義的崗位訓練技能,而不是被當成廉價的、通用的、不能自主的“勞動力”被兜售。捍衛健康的用工秩序,我們也不應容忍兩種性質的“勞動力市場”存在——市場化的人力雇傭關係之外,對於“學生工”一類的指令性、特殊性的用工形式,各方理應保持足夠的警惕才是。(然玉)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