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峰會專家談】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助推社會生産新變革

時間:2015-12-17 08:34   來源:台灣網

  二十年前,我們還在討論網際網路的利弊,痛批網際網路的人為數不少;二十年後的今天,除了一些條件還不發達的地區和某些固執己見的人外,我們已經離不開網際網路這一交流工具。近年來,無論是電商、工業4.0、“網際網路+”、網際網路金融還是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舉辦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烏鎮已然成為了世界網際網路重要中心,這裡也必然能成為中國未來資訊技術最為集中的中心之一。在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召開的當天,中國的上證指數奮力收紅打破了峰會必跌的傳統,增強了市場的信心。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12月16日網際網路大會開幕時的演講中提到,“十三五”時期,中國將大力實施網路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發展積極向上的網路文化,拓展網路經濟空間,促進網際網路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就是要讓網際網路發展成果惠及13億多中國人民,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習近平總書記在演講中還對網際網路提出5點主張,分別是加快全球網路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用平臺,促進交流互鑒;推動網路經濟創新發展,促進共同繁榮;保障網路安全,促進有序發展;構建網際網路治理體系,促進公平正義。

  仔細揣摩可以發現,促進互聯互通是“協調”,促進交流互鑒是“共用”,促進共同繁榮是“創新”,促進有序發展是“綠色”,促進公平正義是“協調”。可見習總書記對網際網路發展的5點主張和“十三五規劃”中的發展理念相互契合,反映出國家已經將網際網路建設提升到最高層次。

  “網際網路+”的發展並不是對現有行業的顛覆,而是通過網際網路對各種行業實現轉型升級換代,這有助於縮短、簡化生産力和生産關係的溝通障礙,從而優化産業結構並改善消費者生活習慣,推動實體經濟能夠在資訊對稱的時代中向上發展,繼而反哺全産業的創新能力和生産力,刺激實體産業持續發展。

  網際網路幾乎可以成為任何行業、企業的催化劑,起到提高生産效率降低生産成本的作用,同時可以通過網際網路迅速了解消費者的各種需求,以便給消費者更好的服務體驗。這種模式這是當前被頻繁提及的“供應側改革”,即在訊息的快速傳遞下,讓供應端朝向需求方面進行調整,用句網際網路人喜歡説的話——這是個具備有網際網路思維的改革。

  毫無疑問,網際網路將成為未來五年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力量。需要注意的是,網際網路並非支撐經濟增長的主力,而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工具。如果網際網路脫離了實體産業而單獨存在,它將成為空殼。因此,在我們使用網際網路時既要尊重網際網路也不能過度沉溺其中,如何將這個工具與實體産業融合應用,是我們要不斷探索實際的課題。

  在我們使用網際網路這個工具的同時,還需對這個工具不斷升級,通過系統、資源整合不斷提升網際網路的效率。當前社會,網際網路所創造的一個個創富神話,人們都忽略了那些後臺默默研發、計算的工程師、技術人們,如果沒有這些人的辛勤工作,網際網路今日的盛況也難以出現。因此,國家需要大量培養網際網路技術工程師,才能為網際網路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當然,網際網路讓世界的距離變小了的同時也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變遠了,我們需要反思網際網路在不斷創造奇跡的同時,我們該如何協調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關係、協調網路與人之間的關係。(作者係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近期出版《一本書讀懂經濟新常態》)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