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為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時間:2015-11-11 14:50   來源:人民日報

  發展藍圖已然繪就,改革目標更加明確,接下來的,是矢志不渝地提高改革行動能力,把發展理念變成現實圖景。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五大發展理念”,是關係中國發展全局的深刻變革。全會剛剛閉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八次會議就緊隨其後,強調“依靠改革為科學發展提供持續動力”。“發展”與“改革”在時間坐標上的交匯,反映著二者的深層聯繫,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我國發展走到今天,發展和改革高度融合,發展前進一步就需要改革前進一步,改革不斷前進也能為發展提供強勁動力”。換句話説,改革是發展的強大動力,發展是改革的目標引領。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如果説“五大發展理念”是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的認識論,那麼改革就是將發展理念嫁接到現實的方法論。無論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無論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都需要靠改革來出實招、破難題、建機制。這次中央深改組會議,從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到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再到發展普惠金融、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滿意度,推進各項改革舉措,目的就是為了實現更好的發展。

  尤為重要的是,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一些既有的制度安排、思維模式很難解決新問題,正因如此,這次會議把“創新”放在突出位置,著重強調“增強改革創新精神”。在現實生活中,凡是取得改革突破、制度創新的地方,發展就會取得新突破、出現新氣象。比如説,簡政放權推進兩年多來,權力運作日益優化、市場機制更加完善,在制度紅利的催生下,全國平均每天新增市場主體1萬家以上,已連續6個月保持高位增長,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從這個意義上,改革創新的力度,是決定“五大發展理念”落實成效的最大變數;改革創新精神越強,“五大發展理念”就越是能落到實處。

  反過來看,“五大發展理念”也為改革描繪出清晰的施工圖與路線圖。在全面小康的決勝階段推進改革,不是要大幹快上、平均用力,也不是鬍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要緊緊圍繞貫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發揮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導性作用,加快推進有利於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有利於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用發展,有利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有利於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等方面的體制機制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形成更有力的制度保障。

  方此之時,發展藍圖已然繪就,改革目標更加明確,接下來的重點,是矢志不渝地提高改革行動能力,把發展理念變成現實圖景。提高改革行動能力,需要轉變思維,各級領導幹部不能嘴上説著新常態、心裏想著老辦法,還對強力刺激依依不捨;需要完善機制,讓改革的促進派、實干家得重用,讓不幹事、做虛功的人靠邊站,形成促進改革的用人導向;需要鼓勵探索,沒有試錯就沒有創新,鼓勵多元探索、允許不斷試錯,才能“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國家層面的繁榮源自民眾對創新過程的普遍參與”,只有人人推動改革、人人參與創新,才能用改革破除體制積弊,為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一切事物日趨完善,都是來自適當的改革”。回首中國改革的所從來處,過去形成“規模優勢”、實現“量的積累”,靠的是改革;將來釋放“品質優勢”、實現“化學反應”,仍然要靠改革。展望未來,發展藍圖催人奮進,而改革命題,也等待著我們這代人的回答。(李拯)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