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五中全會為實現中國夢奠定更堅實基礎

時間:2015-10-30 11:01   來源:經濟日報

  金風送爽,中國共産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勝利閉幕。這是在我國即將完成“十二五”規劃、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召開的一次關鍵性會議,對於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促進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國夢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發展很不平凡的5年。面對全球經濟艱難復蘇,面對國內轉型發展和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務,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頑強拼搏、開拓創新,妥善應對“三期疊加”挑戰,主動調整經濟結構,更加重視綠色發展,奮力開創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局面。據統計,“十二五”前4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8.0%,GDP總量增長到63萬億元,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累計下降13.4%。“十二五”規劃目標即將實現,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國際影響力又上了一個大臺階,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十八屆五中全會深刻總結“十二五”時期偉大歷程,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新變化新特點,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建議》站在歷史新高度,從戰略全局出發,明確提出了“十三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基本要求、奮鬥目標、主要任務、重大舉措,描繪了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5年經濟社會發展宏偉藍圖,是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併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綱領性文件。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我國向更高發展階段邁進的艱難躍升時期。當前,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發展既面臨大有作為的重大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諸多矛盾相互疊加的嚴峻挑戰。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就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科學發展,堅持深化改革,堅持依法治國,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黨的領導;就要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確保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的完成,努力實現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

  “十三五”規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規劃,迫切需要著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和明顯短板,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這是確保第一個百年目標如期完成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當前,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農業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農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十三五”時期,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要科學規劃、因地制宜、抓住重點,不斷加大扶貧工作力度,提高扶貧的精準性、有效性、持續性。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是“十三五”時期的頭等大事,只有經濟穩定才能從容做好其他方面的事情。眼下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要實現2020年兩個“翻一番”的目標,經濟工作時刻不能鬆懈。

  “十三五”規劃也是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後的第一個五年規劃,迫切需要以新的發展理念指導具體實踐,以更好地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要突出創新的發展理念,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突出協調的發展理念,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促進“四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突出綠色的發展理念,科學佈局生産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紮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品質的增長點;突出開放的發展理念,順應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産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突出共用的發展理念,堅持經濟發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實在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站在“十二五”和“十三五”規劃的交會點上,向著第一個百年目標邁進,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軍,我們有決心、有能力、有信心。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而奮鬥!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