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歷史虛無主義亮劍

時間:2015-10-09 10:23   來源:新華網

  中國共産黨的歷史是共産黨人團結帶領廣大群眾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進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的奮鬥史。中國共産黨一路走來,既有坎坷困苦,更有凱歌輝煌。如何全面準確地把握和理解共産黨90多年的歷史,是一個關係大是大非的問題。

  近年來,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沉渣泛起。其要害,是從根本上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和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否定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我們要警惕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要堅決反對和抵制黨史問題上存在的錯誤觀點和錯誤傾向,尤其是在一些原則性問題上,要敢於對歷史虛無主義亮劍。

  一是對革命領袖的評價不能“陷入虛無主義的泥潭”。對領袖人物以偏概全、攻其一點不及其餘,以揭秘之名行曲解之實,揪住領袖人物所犯錯誤肆意誇大、無限上綱……這些錯誤觀點試圖通過虛無領袖來虛無歷史,進而達到否定黨的領導的險惡目的。我們當然不能因為革命領袖功勳卓越就把他們當成神,但更不能因為他們有失誤和錯誤就全盤否定,抹殺他們的歷史功績。

  二是對黨在歷史上所犯錯誤要客觀分析,絕不能搞虛無主義。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團體都存在於歷史過程中,在面對客觀事物、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中,都難免會犯錯誤。中國共産黨也不例外。但對於錯誤要做客觀分析,既不能無限誇大,也不能過於輕視。中國共産黨對自己包括領袖人物的失誤和錯誤歷來採取鄭重的態度,一是敢於承認,二是正確分析,三是堅決糾正,從而使失誤和錯誤連同黨的成功經驗一起成為寶貴的歷史教材。

  1981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重點論述了新中國成立後黨的歷史,深刻總結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對於1949年以後至文化大革命結束這段黨的歷史進行了公允客觀的分析,從而達到了統一全黨認識、共赴改革大業的目的。有的人對於黨的歷史上出現的錯誤不進行客觀分析,反而肆意誇大,這都是歷史虛無主義的表現,要進行針鋒相對的還擊。

  三是正確評價改革開放前後兩個30年,不能割斷歷史。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黨史,大致分為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對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要正確評價,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為改革開放後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積累了條件,改革開放後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是對前一個時期的堅持、改革、發展。對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分清主流和支流,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發揚經驗,吸取教訓,在這個基礎上把黨和人民的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從歷史上看,毛澤東時代做出了巨大貢獻,為改革開放奠定了制度基礎、物質基礎,提供了寶貴經驗。鄧小平同志曾説:“從許多方面來説,現在我們還是把毛澤東同志已經提出、但是沒有做的事情做起來,把他反對錯了的改正過來,把他沒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後相當長的時期,還是做這件事。當然我們也有發展,而且還要繼續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週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也明確指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成就決不能否定,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方向決不能動搖。這是黨和人民在當今世界安身立命、風雨前行的資格”。

  四是堅持走中國道路不動搖,防範那些打著虛無歷史的旗號“引導”我們走向邪路的危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這條中國道路具有鮮明的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有著豐富的中國文化元素和中國革命元素,已經被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證明是正確的。我們必須堅定不移走好這條路,與時俱進拓展這條路。同時,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堅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避免犯顛覆性錯誤。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黨史研究是一門研究中國共産黨的歷史、從中國共産黨的活動揭示當代中國社會運動規律的科學。黨史研究工作者要堅持用唯物史觀來認識和記述歷史,把歷史結論建立在翔實準確的史料支撐和深入細緻的研究分析的基礎之上;要堅持正確方向、把握正確導向,通過紮實、細緻、深入的研究使人們更加準確地了解和認識中國共産黨的歷史。在此基礎上,用大量的歷史真實來駁斥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揭開那些持有歷史虛無主義觀點的人的真面目。(沈傳亮 作者係中央黨校教授)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