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三個多月還沒發下來,還能叫緊急救災款嗎?這裡頭不僅涉及救災行政效率問題,而且是失職與否的問題,是漠視民生的問題。
據報道,在日前舉行的湖北媒體問政現場,一起緊急救災款遲遲到不了災民手上的問題被曝光。
今年6月初,湖北咸寧市崇陽縣發生特大洪災,當地向緊急轉移安置的人口,下發一筆每人180元的救災補助。時至今日已經過去了三個多月,這筆緊急撥付的救災款,卻還在“空中飛”。部分受災村民僅拿到65元救災款,大幅縮水;還有近千村民連救災款影子都沒看到。
救災高鐵變成綠皮火車,快遞變慢遞。問政現場,有關官員態度倒是挺誠懇,紛紛把責任攬在自己頭上。如崇陽縣縣長表示責任在縣政府,是自己履職不力;省民政廳廳長則表示,馬上組織調查,嚴肅追責。不知現場是否響起掌聲,如果有的話,這也並不意味著事情已經了結。
賑災千頭萬緒,唯快不破。災難來臨,就意味著抗災進入生死時速。救災款輕者救人急難,重者救人性命,早一分鐘發放到災民手中,才能早一分鐘發揮作用。過了三個多月還沒發下來,還能叫緊急救災款嗎?這裡頭不僅涉及救災行政效率問題,而且是失職與否的問題,是漠視民生的問題。要對這起事件問責,就有必要查清在哪些環節上卡殼,又是哪些部門哪些人員阻礙了救災工作。
救災款缺斤短兩,遲遲未發放,也要考慮是否存在貪污、侵佔等問題。據悉,部分災民拿到的救災款少了,是因為報上去的轉移安置人口少而實際人數多了的緣故。通常而言,基層不誇大受災人口就不錯了,很少會出現報少的情況。哪怕報少了,也會向上級説明情況、申請再撥款。還有的地方未領到救災款,據稱是因為實際受災人數尚待核實。一個村子就那麼點人,數人頭數了三個多月還沒數清楚,怎麼可能?這種種跡象,很難讓人不懷疑其中有貓膩。
這件事情不僅對災民安置造成實際影響,也對當地政府公信力構成了損害。哪怕只是救災效率的問題,當地民眾難免也會抱怨政府不關心災情,不管災民困難。個中道理淺顯,換位思考一下,誰都能明白。這次洪災中,省級財政緊急撥出2580多萬元救災款,因為落實不到位,發放不及時,到村民手裏還打折,救災款不就等於打水漂了嗎?
過去在一些政府賑災中,也有發生救災款被侵佔、物資發黴了還沒發放下去的情形。崇陽縣發生的問題,不太可能脫離上述幾種原因。所以,當地不能僅停留于表態,而應落地追查,一查到底,進而全面反思,理順機制,清理“蛀蟲”,以免再次發生類似現象。(顧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