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50年,見證神奇跨越

時間:2015-09-09 09:32   來源:人民日報

  某種程度上,西藏取得進步的方式,或許比西藏進步的幅度,更能説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

  在慶祝西藏自治區成立50週年的日子裏,人們最大的感慨,無過於西藏選擇了一條有前途的正確發展道路。而50年的歷程,也足以驗證西藏的發展道路是否正確。

  國新辦9月6日發表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實踐》白皮書中説:過去的50年,在中國共産黨和中央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通過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西藏從落後走向進步,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封閉走向開放,社會制度實現了歷史性跨越,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個評價一再被重申,也一直被西藏50年來的發展歷史所證明。

  這些年到過西藏的人,首先可以從感覺上印證這一點。西藏社會文明的全面進步,並未改變一點,即如今的西藏還是一片純凈的土地。那裏地廣人稀,卻仍被視為“離天堂最近的地方”;自然條件艱苦,人們還一直嚮往著哈達一樣潔白的生活,注視高遠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説,物質生活在大踏步地改善,但精神生活的寧靜未曾改變,這不能不説是西藏的幸運。這正得益於中國發展道路的包容性。

  過去的西藏,在現代化的重要關口落後一步。從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到自治區正式成立,黨中央治藏方略的核心,始終是在維護西藏社會基本穩定的前提下,舉全國之力引領西藏邁向現代社會。這裡説的穩定,並不只是社會治理層面的,也不僅意味著政治上團結、經濟上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各族人民安居樂業等。它還意味著:物質文明的進步,雖然會帶來不可避免的社會變遷,卻不曾擾動西藏人民基本的心靈生活,同時保護和傳承好了西藏的傳統文化,還不以犧牲西藏的生態環境為代價。黨的十八大以後,黨中央提出的“依法治藏、富民興藏、長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實基礎”西藏工作重要原則,顯然也是為了幫助西藏實現更高層面的穩定發展。

  某種程度上,西藏取得進步的方式,或許比西藏進步的幅度,更能説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從現代化的數字指標上看,2014年,西藏實現地區生産總值超過900億元,雖然還是全國最後一個低於千億元的省份,但就是在這樣的經濟體量下,讓300多萬西藏人民從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基本邁進了現代文明生活的門檻。而與此同時,西藏的江河、湖泊、森林、草場、濕地、冰川、雪山和野生動植物等都得到了有效保護,大部分區域仍處於原生狀態。對當前這個發展階段的中國而言,這樣的生態狀況,是殊為不易的。

  西藏能走出這樣一條得民心的道路,和中央的支援、全國人民的援助分不開。而歷史背後最大的推力,無疑是文明位勢和民心所向。50多年來,西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廢除農奴制、接受現代文明生活,等等,主要是當歷史進步提供更大空間以後,西藏人民自主選擇的結果。拿最不容易改變的生活習慣來説,以前西藏流行蘿蔔、白菜、馬鈴薯這“老三樣”,而隨著本地蔬菜自給率達90%以上後,許多家庭開始研究做菜,電視裏各類烹飪節目大受歡迎。改變西藏人飲食文化結構的,是人們內心對於美好生活的真實嚮往。

  這些事實雄辯地證明了,國家對於西藏發展的各種政治安排、政策方針是有效的,50年來穩定西藏局面的中國共産黨領導是有力的,長期堅持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可行的。西藏的現實發展道路,遠比任何人臆想的“中間道路”靠譜得多。(劉天亮)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