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歷史是為了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時間:2015-09-06 14:49   來源:光明日報

  在舉國上下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頒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70週年紀念章儀式、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大會、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招待會上,連續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歷史意義和歷史地位,深刻闡明崇尚民族英雄與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的關係,深刻闡明這場戰爭的歷史啟示,充分表達了中國人民珍愛和平、開創未來、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強決心,代表中國人民發出了“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這一時代最強音。這些講話一脈貫通、互為表裏、相互映襯,彰顯了這次空前盛大的紀念活動和閱兵的主旨,是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一

  正義必勝,是歷史必然。然而,要在歷史的現實運動中實現這一點,還需要正義力量與邪惡力量此長彼消的演變過程。有時,這個過程還相當曲折漫長。

  中華民族自1840年以來不斷遭受侵略、分割、淩辱,內憂與外患相互交織,喪權、割地、賠款等噩耗不斷。中國人民起而抗爭,卻屢興屢敗。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人民尚處於不覺醒狀態,沒有發動起來、組織起來,沒有形成壓倒邪惡勢力的正義力量。

  在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抗爭史上,辛亥革命是一次思想解放和思想發動,從此“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又是一次思想解放和思想發動,從此“科學”“民主”意識深入人心,極大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端。然而,在中國近代,沒有任何一次運動能像抗日戰爭那樣最大限度地喚起中國人民的覺醒,使中國人民不分黨派、不分階級、不分民族、不分地域、不分信仰,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團結起來、組織起來,並在全民抗戰的正確綱領指導下武裝起來,形成陷日本侵略者於人民戰爭汪洋大海的新局面。這一新局面的出現,是中國近代史上的奇跡,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史中的奇觀。

  為什麼會出現人民覺醒、團結、組織、武裝的新局面?道理很簡單,因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有了自己的先鋒隊——中國共産黨。在“九一八”事變掀開局部抗戰帷幕之際,中國共産黨率先發出團結禦侮的號召,成為全民族團結抗戰的首倡者;在日本侵略者把侵略範圍從東北擴大到華北之時,中國共産黨作出“逼蔣抗日”的歷史性決策,成為以國共第二次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首倡者;在“七七”事變開啟全國抗戰的關鍵時刻,又是中國共産黨成為全民抗戰、持久抗戰的首倡者,成為以自身的流血犧牲喚起民眾、武裝民眾的核心力量,成為支撐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奪取最後勝利的中流砥柱。

  喚起民眾、組織民眾、武裝民眾,離不開民族英雄的榜樣作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抗日戰爭既是一個長期積貧積弱的大國同一個法西斯強敵的殊死較量,也是決定民族存亡的關鍵一仗。其殘酷性和艱苦性前所未有。“天下艱難際,時勢造英雄。”因此,抗日戰爭奏響了中華民族歷史上英雄輩出的“英雄交響曲”。在空前慘烈的抗爭中,涌現出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戴安瀾等一批抗日英烈和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劉老莊連”、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及國民黨軍“八百壯士”等眾多英雄群體。正是在無數抗日英雄的感召和帶動下,中華民族實現了空前的團結和最廣泛的動員,真正如《義勇軍進行曲》所描寫的那樣,“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全體中華兒女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凝聚起抵禦外侮、救亡圖存的共同意志,譜寫了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抗戰史詩。

  總之,正是有中國共産黨的中流砥柱作用和民族英雄的先鋒感召作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集中地展現了中華民族在國難當頭之時的強大動員能力,顯示出正義力量必定戰勝邪惡力量的歷史進步性。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