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闡述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

時間:2015-09-05 12:07   來源:人民網

  今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日。上午10時,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紀念大會,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並作重要講話。為此,人民網強國論壇特別邀請相關專家第一時間進行解讀,與網友們分享他們的精彩觀點。

  中國軍民是中國戰場打敗日本法西斯的決定力量

  在談到習總書記的講話中為何強調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的東方主戰場時,國防大學軍隊黨史黨建研究中心副教授劉波解釋,中國反法西斯戰爭的時間長達14年之久。在二戰中,美國參戰3年零9個月,蘇聯參戰4年零2個月,英國參戰6年。可見,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開始最早、持續時間最長的國家。

  在二戰期間,美國傷亡100余萬人,英國傷亡120余萬人,蘇聯傷亡3000萬人,中國傷亡3500萬人。中國在戰爭中直接經濟損失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多億美元。無疑,中國付出的犧牲最大。

  中國軍民全面抗戰期間取得了巨大戰績,共斃傷俘日軍150余萬人。據中國軍事科學院編寫的《中國抗日戰爭史》統計,日本戰敗後,中國軍隊共受降1283200人。這個數字也是得到了日方的印證。據中國派遣軍頭子岡村寧次在其回憶錄中記載,日本投降時,中國派遣軍還有105萬日軍。加上河內、臺灣的受降,日軍投降中國的軍隊為128萬人。中國軍民是打敗中國戰場日軍的主力軍。

  向世界闡述中國今後要繼續走和平道路

  中日關係史學會副會長徐啟新認為,習總書記的講話非常高瞻遠矚。第一,強調了中國抗戰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開始最早、持續時間最長。另外,還強調了這次紀念抗戰的四點意義,這是近代以來抗擊外敵侵略的完全勝利:一是粉碎了日本殖民和奴役中國的企圖;二是洗刷了中國迄今為止歷次戰爭當中屢戰屢敗的恥辱;三是重新確立了中國大國地位;四是開始了中國新的征程。

  第二,講話中突出了世界的潮流是和平與發展。但是,戰爭的達摩斯劍還懸在頭上,今後我們還是要共同維護《聯合國憲章》,國際秩序,國際體系,推進世界和平的崇高事業。習主席強調中國今後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永遠不稱霸、不擴張。同時,特別強調了不把過去軍國主義強加給我們的悲慘遭遇強加給其他國家,堅決捍衛反法西斯戰爭的成果。

  第三,習主席在這次講話當中向世界宣佈裁減軍隊30萬,説明瞭中國維護世界和平的決心。

  首次提出歷史所啟示的偉大真理: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

  國防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趙周賢指出,此次習主席講話的核心觀點與前幾次圍繞抗戰的講話高度一致,同時又有新的闡述。一是在定性抗戰時,首次提出“大決戰”,即是正義和邪惡、光明和黑暗、進步和反動的大決戰。二是在重申抗戰的歷史地位時,首次提出捍衛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發展的文明成果。三是在論述巨大犧牲時,首次在講話中將中國傷亡人數和世界上其他國家傷亡人數並列提出,體現了對其他反法西斯國家及其軍民同樣的尊重。四是對和平發展的強調更為突出,強調了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人間正道、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走和平發展道路、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等。五是對強軍的強調更為突出,首次提出了人民軍隊的神聖職責和神聖使命。六是首次在講話中將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偉大的抗戰精神並列提出。七是首次提出了歷史所啟示的偉大真理,即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

  裁軍不意味軍力下降,而是軍隊改革邁出實質性步伐

  針對“中國將裁減軍隊員額30萬”的講話內容,趙周賢表示,這是我軍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重大決策,這個決定在強國強軍進程中具有深遠的意義和影響。

  首先,裁軍決定進一步表明瞭中國軍隊是維護和平的堅定力量。有外媒認為,中國在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紀念大會上搞閱兵是為了炫耀武力。“實際上我們是要通過大閱兵宣示我們捍衛和平的決心。” 趙周賢説,習主席宣佈裁軍30萬,正好表明我們決不會窮兵黷武,表明瞭我們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

  其次,裁軍並不意味著軍力下降,而是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一直堅持走精兵之路、強軍之路,通過多次裁軍,精簡員額,發展現代化武器裝備,優化體制編制,特別是加強軍隊資訊化建設,使軍力更加強大,使我們具有更強的維護和平的能力。通過發展自己,維護世界公平正義,推動文明進步。“今天宣佈裁軍就是要通過裁軍實現強軍,進而增強我們維護和平的能力。”

  再次,裁軍是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邁出的實質性步伐。一段時間以來,國內外對中國的國防和軍隊改革都高度關注,有的網友盼不來重大消息,認為是“幹打雷,不下雨”。這次宣佈裁軍30萬,表明我們的國防和軍隊改革即將邁出實質性步伐,也體現出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強力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強大決心意志。

  “三個永遠不”體現了中國要和平發展的大國決心

  在講話中,習總書記強調:“無論發展到哪一步,中國都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永遠不會把自身曾經經歷過的悲慘遭遇強加給其他民族。”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副所長劉光明上校表示,“三個永遠不”有四層深刻含義。

  首先,是銘記歷史的警示。當年日本走軍國主義道路,搞稱霸擴張,結果徹底失敗。表明依靠武力對外侵略擴張最終都是要失敗的。

  其次,回應“中國威脅論”。當代中國越來越強大,2010年的GDP已經是世界第二位,軍隊實力也在提升,有外媒不遺餘力地炒作“中國威脅論”。習總書記講“三個永遠不”,就是強調中國不會搞稱霸擴張,不會去爭奪所謂的霸權,不會主動和美國搞軍備競賽。

  再次,體現了中華“和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性質。中國“和文化”源遠流長,蘊涵著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以和為貴”、“和而不同”、“化干戈為玉帛”等“和”文化理念世代相傳,“和”的民族基因從未變異。此外,當代中國所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也具有和平發展的性質。

  最後,體現了當代中國的大國自信。“三個永遠不”,説明雖然我們有足夠強大的能力,但不是用來稱霸擴張的,而是用來保障和平發展的。這體現了足夠的大國風範、大國自信、大國心態來和平發展。

  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是對“中國威脅論”的有力回擊

  在講話中,習總書記強調,為了和平,我們要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為了和平,中國將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劉光明表示,走和平發展道路,這是中國向全世界作出的莊嚴宣示,也是對散佈“中國威脅論”的別有用心的勢力的有力回擊。對中國為何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劉光明進行了三點解讀。

  一是從和平發展的目的看,走民族復興之路,就要為世界和平進步事業和人類文明作出更大貢獻;走民族復興之路,就要扭住發展不放鬆,把我們的綜合國力做大做強;為世界和平進步事業和人類文明作出更大貢獻,就要建設“世界命運共同體”,用“中國紅利”向世界各國釋放善意,爭取戰略互信,爭取更多國家認可中國發展的世界性貢獻,形成“得道多助”的國際環境。

  二是從和平發展的路徑看,就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走和平發展道路,與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高度統一的。鄧小平曾指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主張和平的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近代世界一些大國用暴力方式崛起的道路根本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國家富強之路,是民族復興之路,也是和平發展之路。

  三是從和平發展的保障看,就是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和平來之不易,有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才能有真正的和平。靠一味的退讓、忍耐,得不到真正的和平。我們的和平發展,是以維護國家核心利益為底線的和平發展,是以強軍支撐的和平發展,甚至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以正義戰爭保障的和平發展。所以,習近平提出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也就是要努力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今天我們舉行大閱兵,就是要展示當代中國的強大和平力量,遏止敵對勢力侵略、顛覆和分裂中國的圖謀,確保我們的和平發展和民族復興進程不被打斷。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因素

  談到我國取得抗戰勝利基本經驗時,劉光明表示,抗戰的基本經驗,要是三句話:一、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因素;二、中國共産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關鍵;三、全民族抗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重要法寶。其中,劉光明重點解釋了抗戰取得勝利的決定因素,他説:“貧弱的中國能夠長時間獨立支撐抗戰的局面,並最終戰勝日本軍國主義,根本原因就在於民族精神得到大發揚。這種民族精神的發揚,集中體現為中華民族覺醒並團結起來,形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

  同時,劉光明強調,全民族抗戰是抗戰勝利的重要法寶。他説:“我們黨實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戰路線。全民族抗戰,最根本的理論依據是,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我們黨深刻掌握並且在實踐中運用這一基本觀點,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根本宗旨出發,在抗戰中誠心誠意實行全民族抗戰的路線。一是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即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包括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以及一切愛國階級、階層的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與全國人民一起,促進國共合作,推動國民黨抗戰。二是實行人民戰爭,我們黨認為人民群眾是戰爭勝利最深厚的偉力。三是實行減租減息政策,正確處理土地問題,團結各個階級、階層,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鞏固和抗日民主根據地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中國共産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戰勝利關鍵

  在訪談中,趙周賢表示,中國共産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戰勝利的關鍵,這是實事求是的結論。從縱向比較,近代以後,中國人民歷次反侵略戰爭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政治統治集團的腐朽無能和民族內部軟弱渙散。而中國共産黨的一個偉大作用,就是把一盤散沙的中國凝聚、團結、組織起來,從而使整個中國變得堅強有力。他強調,這種凝聚和團結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我們黨提出的政治主張引領著奪取戰爭勝利的正確方向;其次,我們黨領導開闢敵後戰場支撐起全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勝利的信心;再次,我們黨的模範行動挺起了全民族抗戰的精神脊梁。

  從橫向比較,中國共産黨與其他政治力量相比,在抗戰方面有“三個最”,即:“捍衛民族獨立最堅定,維護民族利益最堅決,反抗外來侵略最勇敢”。具體表現在:與國民黨政府在“九一八事變”後採取的“不抵抗”政策形成鮮明對比,我們黨發出武裝抗日的宣言,組建抗日遊擊隊正式對日宣戰;與國民黨政府同日本簽訂“塘沽協定”承諾取締關內抗日運動形成鮮明對比,我們黨領導東北抗日聯軍長期堅持武裝鬥爭;與國民黨政府堅持“先安內後攘外”政策形成鮮明對比,我們黨宣佈願意同一切抗日軍隊停止戰鬥一致對外,並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達成雙方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共識;與國民黨中央退到重慶後一再派代表同日本秘密議和形成鮮明對比,我們黨一直帶頭反對投降,動員全國人民抗戰到底,連蔣介石也不得不承認“共産黨是從來不投降的”;與抗戰中投降日軍的國民黨將級軍官達58人,成建制投敵的國民黨軍隊達五六十萬人,追隨汪精衛投日的國民黨中央委員20多人形成鮮明對比,我們黨在抗戰時沒有一個降日的高級將領或中央委員,也找不到一個營、一個連成建制投敵當偽軍的部隊;與國民黨軍各次會戰大都以失利告終導致短期內即喪失半壁江山形成鮮明對比,我們黨領導的軍隊深入敵後戰場,解放1億人口的淪陷區,使侵略者的後方變成了另一個前線;與國民黨實行政府操控、軍隊主體的片面抗戰路線形成鮮明對比,我們黨實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戰路線,陷敵於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與國民黨當權者不顧人民死活,特權暴富,賣官鬻爵,甚至大發國難財形成鮮明對比,我們黨與人民患難與共,視人民為父母靠山和力量源泉,發動農民減租減息,使“解放區的天”成為“晴朗的天”。 (摘自人民網強國論壇 記者:鄧志慧、王喆、李慧)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