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取消贈水何以激起輿論波瀾

時間:2015-07-28 09:40   來源:京華時報

  中國鐵路總公司26日發佈通知稱,全國各高鐵站將不再向動車乘客“免費贈水”。對這一消息,不少人第一反應是震驚:原來習以為常的“5100礦泉水”居然是贈品。那麼接著問題就來了:為什麼取消“贈水”卻不降票價?有業內人士分析,車上、車站已經可以提供飲用水,再贈瓶裝水的意義不大。但,這一小瓶神秘水的前世今生,卻值得掰扯一番。

  網友們之所以不買賬,其實不只糾結一瓶水的有無,更在乎的是小瓶水背後的大生意。據新華社之前的報道,免費水發放隨意、地點不明顯,超過一半的旅客實際上喝不到,而生産商的毛利率多年超過70%,凈利潤6年漲近40%。重要的是,這家外資生産商,仍須鐵路部門支付購買它的産品。換句話説,表面上對乘客是“免費”,説到底還是由國企買單,最終要轉嫁到乘客、公眾身上。

  因此,動車的“贈水”名曰行銷,實則壟斷。僅看披露的財報數據,中鐵快運迄今累計投入15.92億元“買水”。身為國有企業、壟斷企業,每一分錢怎麼花,都應當充分地尊重乘客的意見、公眾的意見。拿著國有資産,未經討論便購買大量“贈水”,反過來想發就發、想停就停,未免讓人聯想起“任性”與“傲嬌”等形容詞。

  應當説,作為關乎國計民生的特殊行業,鐵路壟斷經營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有壟斷就要有監管,就要公開透明,一分一厘都要向公眾交代清楚。以往,很多人對動車的票價、服務品質有過意見,可經常是媒體一批評,勉為其難回應一二,便不了了之。這次“贈水”的風波其實早前幾個月已露端倪,如果還是“事出有因、查無實證”地糊弄過去,恐怕真的難以服眾,尤其是在鐵總身負鉅額債務的當下。

  “鐵老大”既然改為企業,那就要按市場的規矩辦事:一是成本與收益的核算要相當。國家投入那麼多人、財、物力,萬千普通乘客的“獲得感”究竟怎麼樣?每年幾個億買水、贈水,要是用來降低票價或者改善服務,會不會更經濟更划算?二是契約意識與法治精神。買水、贈水的招標資訊常年説不清道不明,政府採購價怎麼比網路零售價還高?

  國企,國之重器,做大做強做優是全民共同願景。什麼叫強、哪算優,得讓老百姓來評價。只有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審慎、穩健搞好服務與經營,讓乘客舒適度與付出的價款基本相當,讓國有資産不被任何行銷的旗號侵蝕、甚至流失,國企才能收穫到廣泛的信任,才能克服“老不信”的輿論危機。一瓶水的事,看似不大,較真起來,真不是小事,聞者當足戒。(井橋夕)

編輯:王媛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