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審計署發佈了2014年對我國彩票資金進行審計結果的公告,涉及18個省,228個省市級彩票銷售機構、以及4965個彩票公益金資助項目。此次審計查出虛報套取、擠佔挪用、違規採購、違規購建樓堂館所和發放津帖補帖等違法違規問題金額169.32億元,佔抽查資金總額的25.73%;涉及彩票公益金資助項目854個,佔抽查項目數的17.2%。
換句話説,在抽查的天量彩票資金中,有超過四分之一去了不該去的地方。這個比重,讓本具公益屬性的彩票發行事業情何以堪?據報道,審計署已向有關部門移送違法違紀問題線索90起。要不是這次大規模的審計,誰又能揭開彩票資金“艷若桃花”下的腫毒?
彩票與博彩的區別,在於其資金用途的公益性。換句話説,如果彩票受益最終流入個人腰包或集體金庫,這就跟私人開設的“老虎機”沒什麼區別。彩票資金審計出的問題,讓人想起不久前媒體的報道,説隸屬於中國福利彩票範疇的福彩即開型彩票——中福線上,成了私人牟利工具,其管理運營公司中彩線上名為國有控股,實為私人掌控。據稱,接照股權比例計算,過去12年,“關鍵人物”通過中彩線上獲得27億元的收入,而代表國家的福彩中心僅獲得18億元。好在民政部已表態介入調查,真相不日將浮出水面。
這些年,有關彩票資金上的質疑與追問,從無止歇。有的彩票培訓中心奢華驚人,有的乾脆直接拿錢買遊艇蓋大樓,還有的弄虛作假中飽私囊……中獎的程式透明問題、鉅額沉澱資金的效率問題、官商自肥的違法嫌疑,似乎只有吐槽,而從無回應。其實早在2001年,《國務院關於進一步規範彩票管理的通知》就指出,彩票發行費用比例過高,彩票公益金的使用範圍過於狹窄,同時明確“降低發行費用,增加彩票公益金”的改革方向。遺憾的是,不透明、不公開、不科學的運營管理,以及中國彩票公信力的重重危機,與這些違法違規現象一起,蟄伏在監管作為的視線之外。
20多年來,中國彩票不斷發展。2007年,全國彩票銷售量達到一千億左右,至2013年已增長到三千多億,用審計部門的話説,“就這個發展速度超過了我們同期很多經濟指標”。但值得警惕的是,與中國彩票業蓬勃發展難相匹配的,是制度建設的力度與速度。一則,彩票資金管理和使用規定,以及績效評價機制有待完善。密織制度的籠子,有錢才不至於任性。二則,建立健全終身負責的責任追究與問責機制,誰生病誰吃藥,誰違規誰埋單。對於審計出來的問題資金,不能點到為止,更不能一退了事。至於“審批許可權過大,售賣管理合二為一,行政色彩過濃、市場程度不足”等癥結,更要在全面深改的路上刮骨療傷,洗心革面。
彩票資金不是私人提款機,確保其公益性與公共性,一言蔽之,既要靠制度改革,亦要仰仗依法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