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去的權為啥接不住

時間:2015-06-10 10:25   來源:人民日報

  一旦權力在基層“消化不良”,會讓權力懸空,造成“上面改革不少,下面感受不深”,影響改革的信心和成效

  “上面下放了60多項權力事項,可我們就12個人,忙不過來!”在國務院督查組召開的一場基層幹部座談會上,來自大慶市某部門的人員直言不諱。

  “下放的權力難承接。”隨督查組行走在黑龍江、吉林,聽到不少這樣的聲音。

  看數字,地方政府“放權”力度不小。隨手翻開精簡的行政審批事項目錄,都是長長的清單。這麼多權力放下去,為啥基層接不住?

  上面放權快,基層能力跟不上。一位基層幹部反映,今年下放到區裏的“植物檢疫證書”“産地檢疫合格證”兩項審批權,按規定必須由專業資質的檢疫人員經辦,但區農業局根本沒這等人才,手握權力犯了難,最後還是繞回到市裏。

  事權下放了,但相應的財權、人權沒下放,權責不匹配。一位城區水務局局長介紹,今年他們從上級承接了19項權力,實際上區裏能批的只有5項,其他14項要麼是區裏缺技術力量,要麼是資金在上級單位,區裏批了也幹不了。

  有的地方和部門放虛不放實,放權不同步,你放我不放,一個區域保留審批項目多的達320項,少的有160項,部門之間相互掣肘,降低了審批效率。

  説來説去,還是改革不到位。在東北,計劃經濟進入最早,退出較晚。長期以來的“權力慣性”,讓政府之“手”難適應,與“放權”相比,“接權”成了短腿。

  現今,東北經濟下行壓力大,迫切需要靠改革為市場鬆綁、為企業減負。在督查中能感覺到,人們對簡政放權的期望值很高。“先照後證”“四證合一”“權力清單”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正激發出市場活力。去年哈爾濱市新登記註冊市場主體達10.2萬戶,是上年的1.2倍。今年一季度,非公經濟的稅收及增長貢獻率佔近七成。可是,一旦權力在基層“消化不良”,會讓權力懸空,造成“上面改革不少,下面感受不深”,影響改革的信心和成效。

  開弓沒有回頭箭,但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簡政放權是一個逐步探索、不斷校正的過程。放權不是一放了之,既要放得下,也要接得住,還要管得好。權力“瘦身”,職能“健身”,檢驗簡政放權的標準不僅要有數量,還要有“含金量”,看群眾和企業辦事是不是方便了、成本降低了。

  開門搞改革,該放什麼權、怎麼放、怎麼接,不妨多聽聽基層幹部群眾的真心話;一項審批權從上往下轉移,要不要考慮當地的相關制度、人員素質等是否匹配,必要時“扶開工,再送一程”?一些跨部門的資訊數據,可不可以充分及時共用?扶持基層政府打造好承接平臺,能不能對相關行政事業機構整合歸併?上級部門多出來的人員,是不是向基層流動?

  把權力放到位,讓基層接得住——深化簡政放權,是對改革智慧和勇氣的一次新測試。(趙永平)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