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手機截圖,截圖時間2015年4月19日10:52)
相信很多人都用過“滴滴打車”這款軟件,可是你見過“滴滴打人”嗎?4月17日有媒體報道,一款名為“滴滴打人”的APP出現在安卓手機係統應用平臺上。在常用的360手機助手、豌豆莢等應用平臺都能搜索到這款軟件。記者打開淘寶手機助手,搜索“滴滴打人”,果然發現了這款APP。(4月19日《北京青年報》)
本來“滴滴打人”,只是國內知名網絡脫口秀《暴走大事件》的惡搞產物,並不實際存在,但惡搞卻成了真。“滴滴打人”軟件在蘋果App商店里,只是一款手機遊戲,而在360手機助手、豌豆莢、小米應用商店等安卓係統應用平臺,是可以下單的應用軟件。該軟件的應用描述中這樣寫道:“只要您拿起手機登錄滴滴打人,我們會自動幫您聯係附近的打手……我們的打手隊伍能力全面,他們就在您附近,職業多樣,廣羅萬象,有健身教練、退伍軍人、資深小混混、在逃通緝犯等”。
通過下載該軟件,還真能搜索到附近的“打手”,有人發布任務後沒多久,就有“打手”接單,有的打手稱已通過軟件接過單,“打架收費是200-500元,此價格保證將人打傷進醫院,還可視傷情加價,打得越嚴重,收費越高。”看來“滴滴打人”已由惡搞變成了現實。現在是惡搞時代,似乎什麼都可以變得無厘頭,高尚、道德等詞已被消解,道德良知變得稀薄,違法犯罪則可能會由此猖獗。
網絡時代,人與人之間的聯絡變得相當便捷,這種打人軟件,完全可能由惡搞變得失控,成為滋生違法犯罪的溫床。比如有通過網絡招募殺手的事件發生,有人在網絡找“志同道合”、臭味相投的人,一起去幹違法犯罪的事情,甚至有人在網絡結識,一起去搶劫殺人,如有人通過網絡上的一些QQ殺手群結識,釀成現實中的血案。
由此來看,不可小視了“滴滴打人”的現實危害性,截止到4月17日下午6時30分,在淘寶手機助手上,這款軟件已經被下載了37.4萬次。雖然下載的人中,很大一部分都只是當成遊戲去玩,但難免會有少數人懷有好奇的心理,或是正好遇到了什麼慪火的事,剛好看到有打人軟件,花點錢就能擺平自己看不順眼的人,或許會讓不少人蠢蠢欲動,卻不知道自己做的是違法犯罪的事情。
像這款打人軟件,研發之初雖是為了惡搞,是一款遊戲軟件,但其容易誘人犯罪,容易成為提供犯罪交易的平臺,也是在赤裸裸地宣揚暴力,潛藏著不少安全隱患。相關部門應該介入調查,不能任由惡搞軟件成為社會安全的破壞者,成了違法犯罪行為的挑唆者。這種軟件實則是迎合了部分網友的暴力衝動,不能以遊戲的名義替其辯護,要看到這種“遊戲”是以雙方的真實接觸作為條件,就極可能促成真正的犯罪行為發生。
如果打人軟件可以堂而皇之搬上市場,那是否也可以開發招嫖軟件、偷情軟件?要知道,打人、嫖娼、偷情等等,要麼是違法犯罪,要麼有違道德良知,這種軟件,不應該存在于網絡。如果手機軟件提供商不自覺及時清理,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戴先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