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專項整治,媒體責任是“牛鼻子”

時間:2015-04-01 10:48   來源:新華網

  “網路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啟動兩個月來,各地網信部門對網路敲詐和有償刪帖違法違規活動採取了取消備案、關閉網站、執法談話、立案偵辦等措施,成效明顯。截至目前,分兩批共關閉63家違法違規網站,800余條有效舉報線索全部移交執法部門,一批大案要案的線索正在由公安機關進行偵辦,478家屬地網站制定了整改方案。(3月30日《人民日報》)

  辯證法説,“牽牛要牽牛鼻子”。網際網路專項整治的“牛鼻子”,就是以經營類網站為主體的媒體責任。“你的負面資訊,我的賺錢機會”,這話用來形容網路敲詐和有償刪帖,是再貼切不過。近年來,一些非法網站、網路服務公司、資訊服務公司以及網媒人群等結成利益聯盟,利用網路便利條件和違法的低成本,從事網路敲詐和有償刪帖的勾當;更有一些不法分子冒用中央國家機關或社會行業組織名義,私自開設以“中國”、“國家”等為名頭的虛假網站,或私自開辦“民間”反腐維權網站,打著“輿論監督”等旗號,對地方黨政機關、企業和個人進行敲詐勒索。

  有兩組數據不容小覷:一是中國網際網路資訊中心(CNNIC)發佈的《第35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去年年底,中國網民規模已達6.49億人,全年共計新增網民3117萬人,網際網路普及率為47.9%。手機網民規模達5.57億,較2013年底增加5672萬人。二是3月20日,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國家網際網路應急中心在北京發佈的《中國網際網路站發展狀況及其安全報告(2015)》顯示,在國家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帶領下,網際網路領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創業創新熱情和氛圍,2014年全年新開通的中國網站數量約95.2萬個,平均每月新開通網站7.9萬餘個。當此背景下,整治網路敲詐和有償刪帖,不僅是個政治或經濟問題,更是司法與民生命題。

  1月21日,國家網信辦宣佈,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聯合啟動“網路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力爭用半年左右時間,著力解決這一損害群眾利益、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努力使網路空間全面清朗起來。有數據顯示,今年2月,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共接到網民有效舉報11796件,其中,網民對“網路敲詐和有償刪帖”違法行為的舉報數量較大。可見,在頂層設計與民意支撐層面,專項整治可謂同仇敵愾、意氣相通。

  今年的專項整治進程過去三分之一,關停或整改網站幾乎是“再也停不下來”的節奏。一方面是網信辦等職能部門功不可沒,另一方面,網站自身的規範意識、法制意識、責任意識也在與日增強。此前,少數網站的權力,就像一塊橡皮擦,高興就拿筆亂涂亂畫,給錢就擦得一乾二淨;而今,更多網站主動配合專項行動,因為它們深諳“法治的理念、堅決的態度、淩厲的攻勢”的背後是職能部門“打一場網上殲滅戰”的決心。

  眼下,專項整治尚且如火如荼,而要讓這種媒體責任兌現為自治自律的管控制度,還有賴於兩個層面的努力:一是立法。中國網際網路20年,尚且年華青澀,在立法立規上,幾乎還是一片空白。因此,中國共産黨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指出,“加強網際網路領域立法,完善網路資訊服務、網路安全保護、網路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依法規範網路行為。”二是自律。網路敲詐和有償刪帖,不僅在小網站和非法網站多發,門戶網站等也難以倖免,説明網路新聞領域尚未形成行業共同體,職業自律與事後審查程式不完備。如果自律成為常態化的制度,何須東窗事發後再拿出整改方案書?

  對於網路專項整治而言,良法善治,永遠是媒體責任的最好催化劑。網路敲詐和有償刪帖不會隨著整治而煙消雲散,那麼,如何將責任固化為行為自覺,可能是接下來要思考的核心議題。(評論員 鄧海建)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