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成就人生

時間:2015-03-24 10: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偶爾會聽到這樣的抱怨:“生活好無聊啊”“活著真沒意思”,如此抱怨,有時候可能是矯情,有時候可能真的是人生觀價值觀出現了偏差,説得嚴重點,那個本應充滿意義和情趣的多彩世界,對他變得灰暗起來。

  使世界失去生動色彩的,往往是過度的世俗功利。在精於算計的現實邏輯面前,帶有超越性的美無處安身。如何超越功利?審美。馬克思認為,美是人的本質力量在實踐中的顯現。人本來就是按照美的規律改造和創造一切。審美,應是人生的一種高級境界。張開雙眼、敞開心扉欣賞美,往往帶來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所説的“高峰體驗”,而這種體驗能將人生向更寬處開掘、更高處提升。

  正如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寫給他兒子的一封信中曾説到的:“一個人如果從童年時期就受到美的教育,特別是讀過一些好書,如果他善於感受並高度讚美一切美好事物,那麼,很難設想,他會變成一個冷酷無情、卑鄙庸俗、貪淫好色之徒。” 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幹事創業做人皆如此,如果秉持一種超越性的價值,暗合美的創造規律,則至少在發展空間上佔得了先機,在發展格局上佔得了高位。

  如果説審美成就人生,那“審醜”就是“毀三觀”、毀人生了。網路很大,泥沙俱下,甚至會給各種醜以表演的空間,“秀下限”的炒作,踐踏文明的行銷,如今比比皆是。更有以醜為美的擁躉者群魔亂舞,本是清朗之地,卻時時烏煙瘴氣。因此,網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它使社會平面化,這固然有利於平等、自由表達的實現,但同時也會喪失思想過濾機制,作為網路世界的主體,年輕人不可不察。

  與一位長者聊天,得到一句話:資訊靠網路,知識靠讀書,而思想,非經過自己的沉思不可得。常常在街上看到“撞樹”“撞墻”的年輕人,令人唏噓不已。小時候我們為列寧吃“墨水瓶”的故事所激勵,如今卻用“廢寢忘食”的精神撲在了方寸手機上。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與真實的世界不見面,與美的經典不相干,就會與美擦肩而過,遑論達到審美的境界。

  有種觀點認為,網路時代是個物欲張揚的時代,美的消隱時代。實則不然,美中最重要的質素是人,如柏拉圖所説:“真正的美並不在物中,而是在心中。”普羅丁則説:“除非靈魂是美的,否則便看不到。”可見美就在那裏,關鍵在於我們是否善於發現、創造。

  近代史上的教育大家,如蔡元培、陶行知、張伯苓、吳玉章等,為何都大力提倡以美育人,想來是有緣由的。尤其是蔡元培先生,更是主張以美育代宗教,對中國教育産生了巨大影響。其實,美育更是一種自我教育,尤其是青年人,應該以自己敏感的心靈和勃發的生命力,去激發自己的審美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在藝術經典中發現美,在現實中創造美,為網路時代的平面化生活,增添審美的立體維度。

  而一旦建立起高尚的審美素養,就會自然地遠離低俗,以高蹈的精神,創造美好人生。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