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下的“加減乘除”

時間:2015-03-16 15:18   來源:台灣網

  一個國家是否強大不在於其經濟增長速度有多快,也不在於其城市發展有多快,實際上越是想快就越容易脫離實際盲目冒進,並會背離時代的真正追求。我們在告別追求數量增長的時代後,已經進入了追求品質的新常態時期,只有各方面做到均衡發展,我國的綜合國力才能真正增強,才能在國際社會中以強大的綜合實力爭取到更多的話語權。

  2015年3月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參加吉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不能再唱工業“一柱擎天”、結構單一的“二人轉”,要做好“加減乘除”。加法,就是要靈活投資、注重需求、加強創新;減法,就是要淘汰落後産能;所謂乘法,就是用創新驅動當地經濟發展;所謂除法,就是努力提升市場化程度。

  這道四則運算不僅是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提出的,更是為全國的各區域、各行業提出的。儘管一些老路的確為我國的翻天覆地的建設發展起到了總要重要,但隨著時代前進,思維也需要與時俱進。

  加法以投資為主,不僅是財力物力的投資,還需要投資大量人才。若我國經濟發展時結構調整、優化升級的內在動力不夠,在沒有明確目的、方向的情況下以“砸錢”作為投資方式,無疑只是為GDP上的數字做貢獻。投資是要向發展要效益,同時還需防禦各種腐敗,結合各地不同的需求將資金、生産材料、優質人才投入到最有需求的“齒輪”當中,使得各項目順利發展,這樣才能發揮出1+1>2的效益。

  創新在某種意義上也是投資,但需要予以區分,如果一項創新無法優化産業發展中的任何個環節,這種創新幾乎是毫無意義。能夠有實質作用,幫助企業提升效率或是降低成本,哪怕只是改變萬分之一,這一系列積少成多的創新必然會為整個産業帶來巨大的改變。

  減法以淘汰為主,淘汰落後的産能以及落後的思維。一方面,我國各類資源有限,若為了所謂的經濟發展而不淘汰落後産能,會加大資源浪費並使環境污染程度加重,效率、品質都會越來越低,未來會用更長的時間和精力來治理,得不償失。同時,這是政府、企業、銀行要思考的一大難題,就如鋼鐵、光伏、煤炭等行業,越是産能過剩越是加強生産卻越是虧損不斷負債,政府、企業、銀行三方相互關聯。

  另一方面,在淘汰落後産能時我們還需要反省當初落後産能形成的原因,並將落後的發展思維淘汰,如果企業、政府一而再、二而三地做出不切實際的決策而導致損失,經濟風險將斷積累。如果我們還抱著大躍進時期全民煉鋼鐵的那種思想而不與實際切合,未來的發展甚至有倒退的可能。

  乘法是以創新驅動經濟。創新驅動有三點要素,分別是知識、人力以及創新制度。創新模式有三種,一種是立足於自身的自主創新,一種是向國外借鑒的偽創新,還有一種是給予借鑒並結合自身的自創新,目前我國各地多采用第三種創新方式。需要注意的是,我國通過創新驅動經濟的發展方式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這种經驗必須積累。

  要做好創新驅動經濟,這不是一個人或一家企業或某個地方政府就能做到到,需要大範圍的交流和融合,我們需要優化技術、智慧財産權、專利制度、金融等服務條件,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高度重視人力資本積累、堅持與時俱進的文化創新,而不是在兩會和其他各種會議上大喊口號。

  除法是努力提高市場化程度。這一點我國從改革開放時已經實施,並不斷突破傳統體制的約束,但這種改革並未完成,市場化程度還有待提高。提高市場化程度,依然需要打破部門和行業壟斷,鼓勵市場競爭;需要打破地方封鎖和保護,建立全國統一的商品和要素能夠自由流動的市場;需要繼續發展商品市場,重點培育和發展要素市場,繼續開放價格。

  市場化程度的提升,才能夠激發市場的活力,在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簡政放權就是提升市場化的重要舉措之一,減少政府對市場、經濟的干預,讓市場能夠擺脫大量束縛,按照真正的市場經濟規律運作;取消、下放一系列性質審批更是向各部門要效率,減少企業創立、發展時不必要的行政障礙,令術業有專攻的民營經濟工作者更好的創造財富,做到真正的財富於民。

  這套四則運算在我們計算過程中,需要混合計算而不能拆開,加減乘除需要同等重視同時進行,畢竟我們希望看到更多有品質、有效率的體制,經濟更需要穩定發展。希望在新常態下,我們的四則運算的答案是一個漂亮的滿分。(宋清輝,知名經濟學家)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