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祝福滴滴和快的“聯姻”

時間:2015-02-15 15:04   來源:新京報

  市場自組織的結果,應當予以尊重;破除打車市場壟斷格局的努力,同樣值得堅持。這兩者能否相容,將決定著滴滴和快的“聯姻”的實際價值。

  2月14日情人節,打車市場的兩大巨頭滴滴和快的聯合宣佈合併。這是一場不期而至的“聯姻”。此前,滴滴和快的在打車市場掐得驚天動地,讓計程車司機和乘客切實感受到了什麼叫市場競爭的紅利。在近日風傳兩家公司接近時,兩家公司還都默契地予以否認。雙方突然公佈戀情,不能不讓外界感到愕然,並引發種種猜測。

  滴滴和快的為什麼有這麼戲劇性的情節轉換?大概出不了三種可能。第一種可能,規避可能出現的政策風險。專車市場在不少城市遭遇的政策阻擊雖然與打車軟體無關,甚至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打車市場,但對其仍有警示意義。實際上,統一管理打車軟體的聲音一直有,質疑滴滴和快的燒錢式競爭是否違規的聲音也一直有。這足以讓本來處於競爭態勢的兩方停下來,想想後手。第二種可能,競爭的目的已經達到。滴滴和快的之所以纏鬥,是出於雙方背後的大股東的戰略考量。騰訊借打車軟體拓展移動支付市場,支付寶要捍衛其核心市場份額。博弈後的僵局表明,雙方的目標不同程度都實現了。在這種局面下,與其“互害式”競爭,不如“互助式”合作更有效。第三種可能,兩家公司的大股東,或其中一家大股東要進行戰略調整。在打車軟體市場基本定型為滴滴和快的全部控制後,其市場空間已經飽和,競爭價值有所下降。其大股東均有其他廣闊的市場有待開發,比如騰訊的民營銀行和阿裏的螞蟻金服。僅在打車軟體所屬的公共交通領域,就有不少分類項目尚待開發。因此,雙方無需在打車軟體上繼續對峙。

  從企業角度考量,滴滴和快的從競爭到聯姻,一定是企業理性選擇的結果,外界無從置喙。但是,從公共利益的角度看,還有一些疑惑需要厘清。比如,雙方“聯姻”是否應該走反壟斷法規定的相關程式。當事企業認為自己是創業公司,因此無需“過審”。“聯姻”是否合規,答案不在企業手裏,而在管理部門。管理部門不能緘默不語。

  又如,合併消息一齣,網上超過半數的網友擔心,是否今後將無法享受二者競爭帶來的紅利。這當然是擔心因競爭而可得到的紅包消失,但進一步説,還包含了本來就是壟斷形態的打車市場是否會失去外部帶來的改革機會。事實上後者才真正關係到公共利益,才更值得擔心。同樣,具有壟斷能力的滴滴和快的轉向專車市場、租車市場攻城略地,是否會形成新的壟斷,該如何看待其利弊,也需要觀察。

  該不該祝福滴滴和快的“聯姻”,現在得不出結論,要看其後續的市場動作和管理部門能否恰當應對。市場自組織的結果,應當予以尊重;破除打車市場壟斷格局的努力,同樣值得堅持。這兩者能否相容,將決定著滴滴和快的“聯姻”的實際價值。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