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使命和責任的定位

時間:2015-01-28 14:27   來源:光明日報

  使命和責任定位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頂層設計的首要問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使命和責任可以定位於“一圈一極一體兩區”。

  (一)世界一流的國家首都圈。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未來10年內還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國際經驗表明,作為高收入大國多功能中心的首都與其周圍地區組成的首都圈通常是具有全球一流影響和水準的。北京是比較典型的多功能中心型首都,加之京津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的國家目標,面向未來打造世界一流的國家首都圈,無疑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使命和責任。

  建設世界一流的國家首都圈,一要在明確北京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國際交往中心戰略定位的基礎上,下決心以教育、科技、文化、衛生、交通、行政功能為先導,採取外科手術式的方式,調整和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同時,將天津建成全國高技術産業基地,提升天津北方經濟增長極以及綜合交通、金融市場和物流貿易中樞的功能;提升河北教科文衛功能和商貿物流業基地功能,強化河北首都圈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區功能,實現河北産業升級和綠色崛起;二要鞏固提高北京、天津國家中心城市地位,強化石家莊、唐山區域中心城市地位,把滄州、邯鄲建設成為新的區域中心城市,把保定、廊坊、秦皇島、張家口、承德、邢臺、衡水建設成為專業化中心城市,以中心城市為依託、以一小時通勤圈為先導培育各具特色的都市圈,形成多中心多圈層均衡發展格局;三要加強多中心一體化綜合交通網路建設,實現從單中心放射型向多中心網路型交通佈局的轉變;四要以“燕山-太行山、黑龍港流域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扶貧攻堅為基本,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重點,以收入分配差距縮小為方向,著力推進區域生活水準均等化;五要建立健全區域共同價值觀、共同市場。

  (二)國家空間經濟協同發展極。打造國家空間協同發展極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又一重要戰略使命和責任。首先,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空間經濟發展形成了國內國際空間新的“兩個大局”戰略構想。京津冀地區是中國與世界經濟主要結合部之一,是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重要中心地,也是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重要戰略支點區,是實現新的兩個大局戰略構想的重要引擎。其次,協調東中西、平衡南北方是國家經濟空間協同發展面臨的重大戰略問題。京津冀位於環渤海地區中心,是中國北方地區最重要的核心區,是有效協調東中西、特別是平衡南北方的中心地。

  打造國家空間協同發展極,一要以自由港為遠景目標加快建設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並適時將試驗區優惠政策向京津冀其他重點功能區延伸;二要按照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原則和要求,加快發展世界性總部經濟;三要將河北曹妃甸新區、正定新區、滄州渤海新區提升為國家級新區,建設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黃(驊港)石(家莊)新(疆)歐通道,著力引導人口和經濟功能向渤海濱海地區和冀中南轉移,建設“一軸兩縱兩橫”空間經濟軸線格局。“一軸”即京津發展主軸,“兩縱”即京石邯發展縱向次軸、京唐秦發展橫向次軸,“兩橫”即渤海濱海發展縱向次軸和石滄黃髮展橫向次軸。

  (三)國家創新中心區域共同體。實現經濟發展方式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我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國家核心戰略。京津冀地區是我國創新資源最豐富、創新能力最強的地區。最大限度地發揮京津冀地區創新潛力和優勢,支撐和引領創新型國家建設,是國家戰略的必然要求。因此,京津冀協同發展應當打破條塊分割,營建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國家創新中心區域共同體。

  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國家創新中心區域共同體,一要進一步打破科技市場的條塊分割,探索建立技術市場監管的區域標準和制度,建立健全開放、自由、有效的科技共同市場;二要圍繞産業鏈(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産業鏈)、科技園區和創新服務體系,培育和壯大産學研用協同創新網路,著力推廣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政策,建立天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完善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一區多園”制度;三要設立國家教育區域協同改革示範區,加快研究型、教學型、職業型現代高等院校制度的分類改革,建立健全區域共同高考招生圈,形成開放、統一、均等、充滿活力的區域教育體系。

  (四)國家生態文明區域協同建設示範區。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新形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總體佈局的新方面。探索生態文明建設之路,是當今中國和世界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自然環境是一個結構化的整體,牽一髮動全局,一個區域對當地自然環境的干預或多或少,或早或遲都會影響別的區域自然環境。這樣,生態環境問題幾乎無不是跨越特定尺度區域的。因此,跳出自家一畝三分地,區域協同作戰是有效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由之路。京津冀生態文明建設,一方面,生態效率兩極分化嚴重;另一方面,水極度短缺,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十分嚴重。因此,無論從必要性、可能性還是從緊迫性來看,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區域協同建設示範區應當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戰略定位。

  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區域協同建設示範區,一要著力節流開源,推行水權交易制度,構建區域互通共濟、統一調配、永續利用的水資源新格局;二要重點完善區域重大能源基礎設施佈局,推行節能量交易制度,構建安全、智慧、清潔、高效、可靠的現代區域能源體系;三要健全環境污染聯防聯控合作機制,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的區域共同市場、標準、法規和監測預警網路;四要統籌山、海、田、林、水等生態環境要素,建立地區間生態補償制度和國家公園制度,建設壩上高原生態防護帶、燕山-太行山生態涵養區、華北平原宜居生態保障區和濱海生態防護帶,構築一體化的區域生態安全格局。

  (五)國家區域治理現代化首善區。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地域差異十分顯著的巨型國家,地方和區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十分重要的方面。京津冀地區是國家首都、國際交往中心所在地,是展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窗口。因此,創新區域協同發展體制機制,打造科學、民主、法治、有效的國家區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首善之區,應當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使命和責任。

  打造國家區域治理現代化首善區,一要按照兼顧規模經濟、多樣性偏好和外部性內部化的原則和要求,設立管理跨省市事務的機構,優化省、直轄市設置,推行省直管縣,探索實行縣轄自治市,強化以談判和協議為基礎的橫向合作網路;二要探索設立京津冀協同發展基金和政策性銀行,完善區域治理的投融資支援系統;三要賦予區域一體化先行先試政策,制定“首都圈治理法”,實行依法治區。(楊開忠)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