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亞太經濟格局的互聯互通助力

時間:2014-11-06 13:49   來源:新華網

  2014年11月,第22屆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將在中國北京召開。作為全年APEC系列活動的高潮,領導人會議周備受矚目。此次會議主題為“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夥伴關係”,並將就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經濟改革和創新以及加強亞太地區基礎設施以實現互聯互通建設等三大議題展開深入討論。中國是本次APEC會議的東道國。展示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倡導互利共贏,推動地區國家互聯互通,將是中國主場外交的重要任務。

  APEC包括中國、美國、日本、俄羅斯、印度尼西亞等21個經濟體, 總人口達26億,約佔世界人口的40%;國內生産總值之和超過20萬億美元,約佔世界的56%;貿易額約佔世界總量的48%。因此,APEC在全球經濟活動中具有舉足輕重地位。在美歐尚未徹底走出金融危機陰霾、新興經濟體面臨經濟困難的情況下,如何推動APEC內部合作,對於地區經濟發展和世界經濟復蘇顯得格外重要。

  目前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合作主要有三種: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次區域貿易合作機制,如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REC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以及泛區域經貿協商機制,如APEC。由於APEC秉持開放的區域主義原則,採取協商一致的合作方式,這也導致其決策緩慢,限制了其地區影響力的發揮。2014年《APEC經濟分析報告》顯示,2011年底以來,作為APEC經濟增長引擎的出口貿易增長持續低迷,如果沒有經濟刺激舉措,APEC經濟體在2014年至2018年創造的産值,將比之前預期的減少4.3萬億美元。為此,今年的APEC財長會議專門就“基礎設施投融資合作”、“財稅政策與改革”和“金融支援區域實體經濟發展”等議題展開討論以維護亞太經濟金融穩定,推動亞太區域務實合作。中國對會議議題的設定作出了重要貢獻。

  除了經濟合作面臨困難,當前亞太區域合作的核心問題是各經濟體各自為政,缺乏合作。互聯互通、經濟改革與創新是此次會議提出的新議程。這兩項議程既有助於發掘APEC潛力,也有利於中國的發展。以互聯互通為例,中國已經向東盟、中亞等地區提出了互聯互通計劃,通過鐵路、港口、高速公路以及管道等方式將地區緊密連接在一起。為此,中國提出以PPP投資模式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正在籌建的亞洲基礎設施開發銀行也將服務於這一計劃。中國從構想和行動上向外界證明了互聯互通計劃以及區域一體化是中國今後對外合作的重要方向。

  此次APEC會議也是中國建立面向未來夥伴關係的重要步驟。2013年中國領導人遍訪周邊國家,拓展夥伴關係,提出了“一帶一路”、“親誠惠榮”等周邊外交政策,為深化區域合作指明瞭方向。今年6月在上海召開的亞信峰會和11月APEC領導人會議是承接2013年中國外交主題進行的“主場外交”。APEC時隔13年再次來到中國,無疑將中國的經濟外交、多邊外交、周邊外交、夥伴關係外交推向了高潮。

  推進區域經濟改革、打造互聯互通和建立面向未來的夥伴關係體現了三位一體的戰略。亞太無疑是本世紀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而中國與亞太國家間的貿易聯繫也越來越緊密,構築“面向未來的亞太夥伴關係”符合中國和地區其他國家的利益。中國是負責任的大國,中國經濟的崛起是中國與世界的共同成就,中國歡迎各國“搭便車”、“搭中國發展的快車”,以合作促信任,以互利謀共贏,通過互聯互通打造地區和諧繁榮的未來。從這個意義上説,這次APEC會議既是中國推動地區合作的機會,也將是展示自身形象的舞臺。(高飛 作者係外交學院中國外交理論研究中心主任)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