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地鐵調價聽證,讓民意多飛一會兒

時間:2014-10-15 08:42   來源:北京青年報

  一個高水準的聽證會,必然需要幾個關鍵詞支撐,比如專業、參與、責任、監督、博弈等等。這些概念能否真正貼地而行,生動鮮活地呈現,都要靠所有的參與者來維繫。無論此前的徵求意見,還是組織者接下來的籌備,乃至參與者在這半個月內的激情衝刺,都彌足重要。

  北京市發改委昨天發佈《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聽證會公告》,就本市公共交通價格調整聽證會的時間、地點,聽證方案要點,成本監審報告,聽證會參加人、聽證人名單及旁聽人員、新聞媒體報名辦法進行公告。(相關報道見A7-A12版)

  從開設“我為公共交通價格改革建言獻策”專欄,到發佈公交地鐵調價聽證方案,歷時3月有餘,不疾不徐,既按既定程式行進,又給民意充分釋放和研判的空間。更重要的是,對民眾的建言獻策,並未束之高閣,更未棄之如敝履,一定程度上説,此次分別公佈的兩套聽證方案,恰是官方制度設計與民意良性互動的結果。也正因為如此,方案公佈後,坊間反饋較為正面,反彈聲並不尖銳。

  任何調價方案都不是私人定制,它註定了要面向大眾;向大眾徵求意見,也不是假惺惺的無聊腔調或遊戲。更何況,徵求意見這一動作本身,即是現代民主議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大主題,無論職能部門的公信力塑造,還是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路徑依賴,都需要公共政策在制定之前就適當保持彈性,與民意找到互恰的節奏。有質疑不可怕,多傾聽;有齟齬也不可怕,多磨合。特別是關涉千家萬戶利益的民生決策,更需要提前反覆互相“試探”,以期實現最大公約數。即以本市公交地鐵調價為例,目前票價偏低已是共識,關鍵就看怎麼調整,不外乎兩種思路,調整幅度大一些或小一些。如果流於簡單粗暴,就會招致如潮反對聲;如果謙抑而細膩,必能贏得更多理解乃至支援。尊重是相互的,這也是現代文明所應具有的一種內涵。

  縱觀相關調價方案,有諸多可圈點之處,比如軌道通勤優惠折扣最高5折,地面公交仍實行普惠票價,繼續保持特定人群優惠政策不變,保障低收入人群基本生活不受影響。公交地鐵調價堅守公益性,既具有一定的人文關懷,使方案更易為人認可,又讓民眾感受到制度設計所散發的誠意與溫情,從而獲得尊嚴。這些公益性的細節,恰是此前不少建言獻策者所一再提及與殷切期待的,當民意受到尊重,足以證明徵求意見的價值所在。

  當然,方案畢竟只是紙面上的思路整理,半個月後的聽證會上,希望看到廣泛熱烈的交流和公平公正的交鋒。提前個月公佈方案,確有必要,既是給民眾再次預留思考空間,加快提供更多深思熟慮的參與之策,也是對組織者乃至聽證代表的硬性要求。在這半月時間裏,消費者代表應當繼續通過多種方式聽取民意、整合民意,為聽證會做最充分的準備和最大的努力。代表意味著責任,不是到時候舉舉手、拍拍手那樣簡單。你代表誰,如何代表,有沒有真正代表,一言一行都需要責任來鋪陳。消費者代表如此,其他代表亦是如此。可以想見,聽證會現場一定不會沉悶,而可能是你來我往,唇槍舌劍。如果聽證會流於“你好我好大家好”,就是蒼白而可悲的形式主義。每個代表都真實發聲,都據理表達,都遵守常識,都不負所托,才能開成真正的聽證會。

  半個月後的聽證會品質如何,取決於組織者,也取決於聽證代表,甚至也與旁聽者有關。一個高水準的聽證會,必然需要幾個關鍵詞支撐,比如專業、參與、責任、監督、博弈等等。這些概念能否真正貼地而行,生動鮮活地呈現,都要靠所有的參與者來維繫。無論此前的徵求意見,還是組織者接下來的籌備,乃至參與者在這半個月內的激情衝刺,都彌足重要。

  我國引入聽證會制度已有十數年,基本立足點是通過聽證代表的觀點博弈,使政府決策趨向更合理。半個月後,北京公交地鐵調價聽證會能給公眾帶來多少驚喜或思考?如何在圍繞調價這一核心主題的同時,還能促進聽證制度更健全、生發更多公信力,無疑更讓人期待。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