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行銷應有國際視野

時間:2014-10-14 08: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仁川亞運會已經烽煙散盡,留在人們記憶中的,除了中國體育軍團的強勢表現,還有中國體育用品企業的搶眼表演。361投入資金與實物總和超億元贊助仁川亞運會,多少有些令人意外。同樣挑動人們神經的,也還有361推出的有關孫楊與樸泰桓泳池互動的幾則廣告。

  以過億元的投入成為仁川亞運會的“聲望夥伴”,這樣的投入産出比到底值不值?這樣的問題逐漸發酵成一個話題,和亞運會的聲望不斷變化直接相關,當然也和贊助企業的回報預期直接相關。不可否認,當今亞運會的影響力已呈日漸走低之勢,但在體育行銷領域仍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至於贊助商回報預期,想複製當年健力寶闖入洛杉磯奧運會所形成的轟動效應已經沒有可能,但當那麼多工作人員穿著中國體育服裝品牌出現在仁川的賽場內外,從哪個角度評判都不是一件壞事。更何況,有關贊助商回報預期的評判,眼下遠不是最佳時機,或許再過相當長一段時間才能看得清楚。

  中國體育用品企業成為亞運會尤其是在境外舉辦的亞運會的合作夥伴,這是自身實力的體現,也是謀求國際化發展路徑的必然。儘管中國體育用品企業很早就已經走出國門贊助國際體育明星和個別國家的運動隊,但多是不成規模、不成體系的零敲碎打之舉。兩相比照,價值和意義不可同日而語。而以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的視角來觀察,太多的中國體育用品企業還是把太多的精力放到了國內運動隊、國內聯賽、國內體育市場上。在大家扎堆兒走淺層次迴圈發展路徑的大背景下,一些企業勇於在亞運會、奧運會的舞臺上亮出品牌拓展國際市場,理應得到鼓勵和讚賞。

  當然,中國體育用品品牌的國際化路徑不會一帆風順。幾年前,國內一家知名體育用品品牌曾經轟轟烈烈地展開國際化發展路徑的探索,但結果並不盡如人意。儘管如此,有遠見有擔當的中國體育用品品牌還是要勇敢走出去,在更廣闊的天地收穫屬於自己的那一份耕耘成果。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