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65年留下每代人的足跡

時間:2014-10-02 14:16   來源:京華時報

  共和國65年,個體和集體,幾代人努力,時間和生命,付出和收穫,艱辛和成就,不可否認、無法逾越;每一代人都為國家和民族作出了貢獻、留下了足跡。

  那一年國慶,新中國成立50週年,在某一偏遠省份,與一批老年人聚會。

  老人們,多是北方籍貫,當年一路南下,最後落戶南方,在縣屬機構上班,直到退休。

  他們年輕時,一定經歷過轟轟烈烈,多半承受過生死考驗;年老,落寞,在縣城居住,沒有絲毫得意,卻有不少“委屈”。

  國慶,面對這批人,惆悵、感慨:他們那個年代,他們身邊,不少人獻身,成為英雄;他們倖存,伴隨人民共和國走過幾十年,理應同樣是英雄。

  15年過去,新中國成立65週年,這批老人肯定大為減少。不過,今年國慶,與往年相比,節前多一個項目:烈士紀念日活動。老人們如果有活動能力,相信會願意參加。

  烈士紀念日,第一次。媒體所列近現代英烈,從幾十年前抗擊異國入侵,到近些年抗擊疫病和抵禦災害。一個國家,一段歷史,需要集體記憶,承接前人、存續給後人。

  對國家進步、對歷史演進,個體奉獻極致,是付出生命;而我輩如果傷害前輩,莫過於遺忘英烈、淡忘英烈曾經付出的代價。

  幾天前,與一位海外朋友聊天,他説許多年前第一次回農村老家,吃棒子面主食、就紅薯腌制鹹菜;去年最近一次回鄉,有魚有肉有酒……

  共和國65年,個體和集體,幾代人努力,時間和生命,付出和收穫,艱辛和成就,不可否認、無法逾越;每一代人都為國家和民族作出了貢獻、留下了足跡。

  今年在美華人國慶活動現場,遇到兩位老人。其中一位現年72歲,丈夫生前是大學教授。丈夫去世後,她捐出幾乎所有資産,以丈夫名義提供給華人移民後代,讓他們回到“祖籍國”,各自“尋根”。如今,老人自己身患癌症,參加國慶活動時始終坐著……

  另一位老人94歲,工程師,曾經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政府部門顧問,連續幾十年每年參加國慶活動。今年,他腿骨受傷,坐著輪椅到場……

  在美國這兩位老人與15年前在國內偏遠省份所見那批老人經歷不同、處境不同,而所觸發的謙恭和謙卑相同。兩位老人心中有牽掛,以國家和民族為內容,一定程度上同樣是英雄。只是,他們與共和國無數平凡建設者一樣,盡心盡力,默默奉獻,沒有“名分”。

  所有這些個人及其經歷,與這個國家及其歷史,有著內在的必然關聯。他們的貢獻,鑄就民族復興。(祁樂纛)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