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虎”與“拍蠅”不存在輕重之別

時間:2014-09-29 14:46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日前,日本《外交學者》雜誌網站發表題為《中國反腐的真正挑戰:拍死成千上萬的蒼蠅》的文章稱,拿下某些“大老虎”或許相對容易,整治那些涉貪涉腐的基層官員可能更重要,因為基層官員是與中國百姓接觸最密切的官員。作者認為,改善黨的形像是中國反腐的主要目的之一,而這只有通過清除低級別官員中的腐敗才能實現。

  “反腐的命運取決於拍蒼蠅而非打老虎”的觀點,乍一聽確實合乎一定道理。畢竟,“大老虎”與普通民眾之間幾乎沒有交集,基層官員腐敗對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則有直接影響,而且“蒼蠅”的數量遠多於“老虎”。但是,如對中國的黨風廉政建設和預防與懲治腐敗工作進行深入研究不難發現,這種結論有失偏頗。

  要得出“反腐的命運取決於拍蒼蠅而非打老虎”的結論,預設了兩個前提:其一,“打虎”與“拍蠅”並沒有太大關聯,“打虎”不能使“蒼蠅”的數量顯著減少;其二,官場的“蒼蠅”和“老虎”是靜態的,前者不會向後者轉化。可事實上,這兩個前提並不成立,這種觀點則是對中國反腐工作的一種系統性誤讀。

  稍稍熟悉中國政治生態的人都知道,“打虎”與“拍蠅”之間有極強的關聯性。從以往案例來看,出“老虎”的地方必然也是“蒼蠅”群聚之地,與查辦高級別腐敗官員相伴而生的,是為數不少的基層官員也深陷腐敗窩案。十八大以來的反腐案例表明,如今的腐敗已呈現出集團化、結構性的特徵。為此,“打虎”往往也會採取“剝洋蔥”的戰略,先打掉與之相關的週邊官員,再逐漸深入核心。由此可見,大與小、虎與蠅,在反腐時並非界限分明。

  另一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和王岐山同志多次強調反腐要“抓早抓小”,正是為了防範一些“蒼蠅”因監督不力而逐漸成長為“老虎”。官員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有些領導幹部正是在這個過程中腐化變質的——官帽越戴越高,“胃口”也越來越大,“膽子”也越來越大,一步一步地由“蒼蠅”變成了“老虎”。中央強調要“蒼蠅和老虎一起打”,體現的是一種高瞻遠矚的“動態反腐”的智慧。

  由此可知,“打虎”與“拍蠅”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也沒有孰輕孰重之分,中國反腐不會將二者對立起來。中國政治文化裏自古就有上行下效、壓力傳導等機制,“上樑不正下樑歪”,貪污腐敗會經由這一機制蔓延;同樣,反腐倡廉也能由此機制深化——打掉某些違法違紀的“老虎”,能夠瓦解“蒼蠅”滿天飛的環境,也能打掉其他官員的心中之虎——心中的貪念,尤其讓那些思想不夠堅定的官員早日斷了邪念。

  必須強調的是,輿論場上之所以形成“打虎”和“拍蠅”的兩個概念,主要是為形象地指涉不同層次的反腐工作,更易於大眾理解。但它們絕不是對立的、割裂的,對“打虎”和“拍蠅”進行人為分割,可能構成觀念上的混淆,進而可能導致反腐工作出現偏廢;一些人故意大張旗鼓地渲染這種論調,或是為某些心虛的“大老虎”製造輿論,更有必要保持警惕。

  觀察中國反腐,不能假定一個靜態的外部環境,必須考慮到政治系統的動態性和制度環境的革故鼎新。對民眾詬病頗多的官場“蒼蠅”,強力清除基層腐敗自然必不可少,但這並不影響依法揪出那些危害巨大的“老虎”。而且從根本上説,最終要以作風建設、制度建設革除腐敗溫床,實現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中國反腐的對象,是所有違反黨紀國法的貪腐之人,“無論職務有多高、影響有多大,只要違反了黨紀國法,都要受到嚴肅追究和嚴厲懲處”。“打虎”和“拍蠅”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是廉政建設的“一體兩翼”——“打虎”是“拍蠅”的強化,“拍蠅”是“打虎”的延伸,二者沒有絕對的難易之分,也不會有輕重之別。(楊詩哲)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