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慈善組織成長創造更多空間

時間:2014-08-18 09:42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幾天前,民政部公佈的調查結果顯示,嫣然天使基金不存在財務問題。嫣然沉冤昭雪,但痛未遠去。長達半年的輿論口水戰,使得嫣然基金和李亞鵬個人深陷泥潭,並在部分網民心中形成了嫣然“不清白”的第一印象。可以預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該基金會都要為這起網路事件造成的負面影響“買單”。

  公益遭遇謠言,嫣然並非孤例。2011年以來,伴隨著新媒體的迅速崛起,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大批公益組織開始遭遇謠言的狙擊。中國慈善公益事業也受創嚴重,以此前發生的魯甸地震為例,截至8月10日14時,社會各界向雲南魯甸地震災區捐贈款物合計約8.69億元——遠遠低於雅安地震募捐總額。

  儘管原因來自多個方面,但不可否認的是,近年來社會公眾對公益組織信任的普遍走低,是此次募捐行動遭遇冷淡的重要因素。而連年信任度的持續走低,絕大部分又源於部分網民為博眼球、不負責任的質疑,和某些媒體缺乏底線的炒作。盤點近年遭遇輿論兇猛抨擊的公益事件,絕大部分都被證明是無中生有,還有少數是緣于公眾、媒體對公益規則不了解,真正存在問題的慈善組織只有個別。

  然而,這些爭議性事件攪起的負面輿論已經形成,不僅是公益組織,甚至連一些投身公益事業的愛心人士,都被屢屢推搡至輿論漩渦,成為八卦新聞、狗仔隊追逐的對象。愛心人士因公益而受傷,開始迫使越來越多的人逃離公益圈,也讓越來越多本身就不關注公益事業的人,有了堂而皇之拒絕參與公益的藉口。

  誠然,公益需要監督,但不分青紅皂白地質疑,甚至以大字報的形式為公益組織、愛心人士“定罪”,顯然也不值得鼓勵。“惡語傷人六月寒”,一些帶著偏見、非理性的質疑,絕不僅僅只是令人心冷,更大的傷害是落在了受助者身上。以嫣然天使基金為例,在遭遇質疑後的三個月內,基金會輪番接受調查,工作停滯,原來接受救治的小孩15天就可以安排手術,現在卻排到一個半月以上。

  網路時代,説一句不負責任的話,結果就可能産生連鎖反應,讓成百上千的孩子受到傷害。近年來,因為各種不實傳聞間接受到傷害的弱勢群體,起碼超過萬名。最可怕的一點是,一些當事人非但不引以為疚,反而拿“謠言倒逼真相”為自己辯護,部分媒體也開始篤信這一點。但是,謠言真的能夠倒逼出真相嗎? 

  中國是世界文明發源地之一,修橋補路、施粥放糧等傳統慈善行為,早已深入人心。但在專業化、現代化、組織化的公益基金會建設之路上,我國才剛剛起步。在此關鍵時期,媒體理應承擔更多社會責任,通過向公眾普及現代慈善理念和知識來營造良好氛圍,而不是跟隨網路輿論隨波逐流,更不應為製造影響而故意挑起公眾對公益組織的敵意。畢竟,只有理性的輿論監督,才能促進公益組織的改良和進步,只有良性的社會環境才能為公益組織的蓬勃發展提供生長空間。(王達)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