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良性互動 讓企業敢説話説真話

時間:2014-07-16 13:12   來源:廣州日報

  讓市場的歸市場,政府的歸政府,這絕不是要市場與政府隔絕開來,而是讓兩者形成良性互動。讓企業敢説話、説真話,是形成這一良性互動的關鍵一步。

  據央廣網報道,近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座談會,聽取部分企業負責人的看法和建議。有企業家自稱“不能亂提意見”,引起李克強重視。他表示,政府要給企業鬆綁,要讓市場主體敢説話、説真話,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作用。

  參加座談會的企業家均是各行業內響噹噹的領軍人物,大部分企業家都暢談了自己對當前經濟形勢的看法,個別企業負責人自稱“不能亂提意見”,這一方面反映了企業家珍惜與總理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力求讓自己的意見表達更準確的負責態度,但另一方面或許也提醒我們,企業家與政府部門之間可能還存在一些隔膜。正如李克強總理提出的那樣,“政府要給企業鬆綁,要讓市場主體敢説話、説真話”,要實現這一目標,仍有一些節點需要打通。

  企業家這番“拘謹”心態根源何在?實事求是地説,目前行政權力對企業的微觀經營活動在某些領域還存在“越位”干預的情況,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還無法完全發揮它應有的威力。一旦市場規律要讓位於行政權力,企業要生存發展,便不得不緊跟行政“指揮棒”,甚至對行政權力形成依賴。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家自然無法與政府官員形成平等對話,指望其暢所欲言地提意見,恐怕有些難度。

  只有在客觀上擁有公平透明的競爭環境,在主觀上擁有充分的自主經營權,企業才可能“敢説話、説真話”。李克強總理在此次座談會上提出,“企業是經濟的基本細胞,是市場主體。”承認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就須賦予企業充分的自由,減少行政干預。新一輪深化改革也正是著眼於此,劃清市場與政府的界限,解決“兩隻手”角色不清、功能錯配的問題。在計劃經濟時代,政府意志對於經濟運作有很強的指導效應,這與當時的社會環境、發展條件密不可分。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市場經濟逐漸取代計劃經濟的過程,便是企業主體地位逐步明確,市場規律與宏觀調控逐步結合的過程。在這一階段,政府的角色需要從經濟活動的“直接參與者”轉換到“環境創造者”上來:政府為企業競爭營造公平的市場框架,讓企業成為自身經營活動的主宰。

  具體而言,要讓企業敢説話,首先需要政府轉變觀念放低姿態,主動傾聽企業的聲音,為企業做好服務。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問計企業已成常態,製造業的海爾、美的,網際網路行業的騰訊、小米、阿里巴巴,相關企業負責人都曾有過向決策層建言獻計的經歷,越來越多的企業“敢説話”了。企業的話語權得到提升,政府傾聽來自競爭一線的聲音,才能有的放矢地營造市場環境,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

  其次,有的企業家也許不是不敢説,而是不願説,認為説了也沒用。因此,企業家提出的種種意見,更要轉化為政府的實際行動,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今年初,李克強總理就《政府工作報告》向企業界人士徵求意見時就説,“你們的發言含金量很高”。如何讓這些“含金量很高”的建議轉化為“含金量很高”的政策,考驗著各級政府的治理能力。近年來,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有利企業發展的政策,比如推進簡政放權為企業鬆綁,比如要求各級政府曬出權力清單,以及實施涉企收費清單制度為企業減負等。這些政策紅利的出現,無不經過了從企業建言到政策出臺的轉化過程。

  讓市場的歸市場,政府的歸政府,這絕不是要市場與政府隔絕開來,而是讓兩者形成良性互動。讓企業敢説話、説真話,是形成這一良性互動的關鍵一步。(張漲)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