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取消的豈止是京津冀漫遊費

時間:2014-07-09 13:51   來源:光明日報

  日前,有媒體報道,北京、河北與天津三地消費者協會已經聯合致函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建議“逐步降低並直至取消京津冀地區長途及漫遊通訊資費”。報道稱,數據顯示,僅去年一年,就有2500多萬人次搭乘城際列車往來于京津之間。因此,雖然高鐵將兩地間的到達時間縮短到了不足30分鐘,但人們卻要為這30分鐘的距離支付數倍于本地通話費用的長途及漫遊資費。

  報道稱,不僅是京津之間,即使是在北京郊縣,許多人也抱怨手機經常變成漫遊模式。京津冀一體化進程中,跨三地工作和生活的群體日益龐大,三地間通話需求大增,但長途及漫遊資費已經給三地的一體化進程帶來了一定影響。

  實際上,即使在國內,取消長途費和漫遊費的問題早在幾年前就已被提出。對此,還有全國人大代表在人大會議期間正式提出過取消“兩費”。但是,幾年過去,這些費用仍沒有取消的跡象。

  不少論者多從技術和成本的角度提出取消“兩費”的合理性。但是,“兩費”取消與否的關鍵卻恰恰不是技術和成本,而是以技術和成本作為拒絕取消“兩費”擋箭牌的行業壟斷。否則,人們就難以理解為什麼國外通訊運營商普遍都能辦到的事,獨獨中國國有的通訊運營商辦不到。

  反觀國外,國土面積大的如美國和加拿大,跨地區對接計費複雜的如歐盟,都早已取消了地區間甚至國家間的長途費和移動漫遊費。從網路技術上講,中國與上述發達國家相比短長互見,總體而言並不落後。從技術上來看,中國的網路技術無論如何也不落後於歐美取消長途費和移動漫遊費年代的技術。從人力成本和資源成本上來看,中國通信網路的運營成本,應該大大低於歐美網路運營成本才更加符合邏輯。

  其實,通訊運營商不合理的收費又豈止是長途費和漫遊費。許多霸道而無理的收費就隱藏在充滿噱頭的各種“套餐”中。在運營商所謂“套餐”中,每分鐘通話的資費要低於沒有套餐時每分鐘通話的資費;如果通話超過“套餐”設定的通話時長,每分鐘通話資費則按高於“套餐”的標準收費。但是,如果“套餐”時長沒有使用完,運營商卻不允許消費者將“餘額”順延至下期“套餐”。這種裏外都賺,只許我罰你(超時),從來無視你(省時)的強搶邏輯,是典型的壟斷表現。

  更加不合理的還在於,如果消費者去港澳臺或國外,辦理的“套餐”資費一分錢都不可以折抵港澳臺或境外的通話資費。這樣,運營商在白收一筆“套餐”費用之後,又得到了一筆遠高於國外運營商國際通話資費標準的境外通話費用。

  因此,在加壓取消國內地區間——不僅是京津冀地區長途費和移動漫遊費之時,徹底打破行業壟斷,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向。(孫遜)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