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會收藥企數億元“贊助”合適嗎?

時間:2014-06-27 09:13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3版

  審計結果顯示的鉅額不當牟利,與中華醫學會所標榜的“公益性、非營利性”大相異趣 

  日前,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在十二屆人大第九次會議上披露,中華醫學會在2012年至2013年召開的160個學術會議中,用廣告展位、醫生通訊錄和註冊資訊等作為回報,以20萬元至100萬元價格公開標注不同等級的贊助商資格,共收取醫藥企業贊助8.2億元;未經批准違規收取資格考試復訓費1965.04萬元,將618個繼續教育培訓項目收入1.14億元存放賬外。

  中華醫學會官網顯示,該會是“中國醫學科學技術工作者自願組成並依法登記成立的學術性、公益性、非營利性法人社團,是黨和國家聯繫醫學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是發展中國醫學科學技術事業的重要社會力量”。很顯然,審計結果顯示的鉅額不當牟利,與中華醫學會所標榜的“公益性、非營利性”大相異趣。

  細看審計報告對中華醫學會不當牟利情節的披露,最讓人吃驚的是“拿醫生通訊錄牟利,收取醫藥企業贊助8.2億元”。有分析認為,中華醫學會只需通過1場學術會議,就可以掌握大量與會人員的註冊資訊、聯繫方式,這些資訊是一些醫藥企業迫切需要的——比如,葛蘭素史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媒體報道,該公司曾通過醫藥代表聯繫醫生,通過行賄醫生,售賣醫藥産品。我們想知道的是,對於現行醫療體制中飽受詬病的以藥養醫以及“醫藥代表”現象,中華醫學會到底出多大的力,又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不能不提到,在葛蘭素史克公司行賄門事件中,中華醫學會影影綽綽的身影。去年7月,公安部發佈消息稱,葛蘭素史克公司在華經營期間,為達到打開藥品銷售渠道、提高藥品售價等目的,採取直接行賄或贊助項目等形式,向個別政府部門官員、少數醫藥行業協會和基金會等大肆行賄。《經濟參考報》記者隨後發現,在葛蘭素史克公司贊助的諸多合作項目中,中華醫學會出現的頻率較高。例如,葛蘭素史克資助中華醫學會診斷軟體開發,贊助中華醫學會“科普西部行”項目;多年獨家贊助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等。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也發現,葛蘭素史克與中國肝炎基金會、中華醫學會等機構有學術合作。今年5月,葛蘭素史克公司行賄案偵查終結,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但令人奇怪的是,在隨後披露的案情中,媒體並未明確涉及中華醫學會。

  中華醫學會不當牟利已是事實,其作為葛蘭素史克公司行賄門事件後不光彩的推手角色也不難發現。正如涉案的葛蘭素史克中國公司高管所坦承的,公司的商業賄賂行為無論是對中國的廣大患者、政府還是國內藥企,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由此而言,中華醫學會在當前混亂的醫藥市場、看病貴以及醫療商業賄賂中,起到了怎樣推波助瀾的作用?中華醫學會不當牟利的原因,正是審計署所指出的“依託行政資源”,這是明令禁止的做法,那麼其違反社會組織管理相關條例的情形為何未被追查,而在葛蘭素史克案以及其他一些問題中,它總能全身而退又何以成為可能?

  審計報告的批評,自然不能代替依照法律的查處。當然,更重要的是,如何對一些“官辦”社會組織進行規範管理。“全國牙防組”事件,曾一度喚起了人們對於一些官辦社會組織的警惕,但中華醫學會“挂著非營利的牌,斂著藥企贊助的財”現象表明,對於這類社會組織的監管機制,仍存在某種程度的缺位。

  其實,不光是中華醫學會,此次審計報告顯示,至2013年底,衛生計生委、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等13個部門主管的35個社會組織和61個所屬事業單位,均存在利用所在部門影響,採取違規收費、未經批准開展評比達標、有償提供資訊等方式取得收入的情況。這些行為中有多少貓膩,也值得深究。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