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職教生“出彩”需轉變錯誤觀念

時間:2014-06-25 13:09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湖北一職業技術學院授予2014年畢業生“工士”學位,引發的對職業教育的全國性關注和討論。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前發佈的《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更讓討論急劇升溫。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提法,讓人感受到了中央鼓勵通過職業教育改變命運的政策導向和溫度。

  “教育改變命運”,曾是一句流行多年的口號,但近年來屢屢遭到質疑。對教育的負面悲觀情緒,籠罩在很多學生、家長甚至一部分教師心中。“寒門難再出貴子”“階層固化”“上升通道收窄”等論調,開始贏得市場。這背後有諸多歷史和現實原因,其中,高等教育日益普及、就業競爭日趨激烈是主因。

  教育真的難再改變命運?我們不妨看幾個例子:河南靈寶有一位農民,通過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學習,學得過硬的食用菌種植技術,一年就收回了20萬元的制菌種站成本;貴州開陽有一位青年農民,初中畢業就讀職業技術學校,現在每月工資達到5000元。通過教育,他們都實實在在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看來,人生出彩的關鍵,不在是否接受了高等教育,而在於是否接收了適合自身實際、適應市場需求的教育。

  近年來,儘管國家層面不斷強化對職業教育的政策支撐和資金投入,但職業教育“低人一等”的看法,仍遲遲難以改變。在不少人印象裏,只有成績不好、考不上好大學的學生才會選擇職業教育道路。

  這些現象的出現,同我國長期以來對職業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對職業教育內涵、重要性宣傳解讀不夠,有著重要關聯。經濟社會加速發展,必然促進社會分工進一步精細化。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僅是科學家、教授和工程師,更需要大量經過系統技能培訓的高素質勞動者。

  當前,重新認識職業教育,已經有了較為廣泛的社會基礎。近年來,一方面由於許多行業高素質技能人才稀缺,職業教育推進成為中央和國家層面需要高度關注的工作。另一方面,在一些高校畢業生被認為“畢業即失業”的背景下,不少經過系統職業技能訓練的“藍領工人”,不但搶手,月收入也遠遠高於不少應屆大學畢業生。今年引起廣泛關注的“山東數十名電焊工移民澳大利亞”的消息,更讓公眾開始重新審視職業教育的作用。

  讓更多人通過職業教育改變命運,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改變社會對職業教育的錯誤認知,讓職業教育成為更多願意通過努力改變命運的人邁向成功的重要通道,迫切需要拋棄職業教育低人一等的觀念。“行行出狀元”,人才結構本身就有著多樣化、多層次的特點。高素質、高技能勞動者,除了社會分工不同、崗位不同,從待遇、社會認同等各方面,理應同“白領階層”沒有任何不同。

  將職業教育視為是考不上大學次等選擇的觀念,也應重新審視。現行的高等教育招生制度,將成績作為近乎唯一的評價標準,文化成績差生被錄取到職業院校,影響了公眾對職業教育的認知。事實上,職業教育的核心,不在學歷,而在技能。我國經濟正快速發展,急需大量職業技能人才。

  隨著我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勞動力尤其是技術熟練勞動者的勞動價值必將得到更好的體現。依靠自己,每個人都能贏得人生出彩的機會;擁有技能,無論哪類勞動者都能贏得社會的尊重。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在大力支援職業教育發展同時,也應當有意識進一步強化“勞動光榮”的引導,讓每一位努力奮鬥的勞動者,都獲得應有的社會認同。(宋常青)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