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期的中國需要這樣一部環保法

時間:2014-04-30 15:22   來源:新華網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24日表決通過了修訂後的環保法。28日、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組織了兩場集體採訪,進一步回答媒體和公眾對這部法律關心的問題。

   在一部法律審議通過後專門安排對法律的集體採訪和宣傳,會讓這部法律更加深入人心,有助於其切實實施。可以看到,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履職以來,更加注重法律通過前的評估和法律通過後的宣傳,環保法修訂案在通過前邀請了專家和社會各界做了審慎的評估。

   新修訂的環保法被稱為史上最嚴環保法,首次寫入生態保護紅線;設計按日計罰制度;還將對偽造數據和偷排漏排等行為責任人進行拘留;建立了“黑名單”制度,將環境違法資訊記入社會誠信檔案,並將向社會公佈違法者名單等。這些規定都“劍指”違法成本低這一污染治理中的核心問題,顯示了對污染“宣戰”的決心。這部法律通過以來,在海內外被廣泛報道,獲得很大反響。

   當前中國正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刻,這部法律與中共十八大提出的“美麗中國”“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等精神,以及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等一脈相承,是在通過法律的約束力保障這些政策措施的貫徹實施。

   環境問題關係到公眾健康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是一個世界性課題,更是處在轉型期中國面臨的重要且迫在眉睫的問題。

   4月10日,蘭州發生自來水苯超標事件。4月17日,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聯合發佈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調查結果顯示,全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品質堪憂,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全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4月22日發佈的《2013中國國土資源公報》顯示,全國203個地市級行政4778個地下水水質監測點,接近六成監測結果為較差和極差級。

   應當看到,曾經的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片面追求GDP欠下的歷史舊賬很多。另外,中國當下面臨的污染治理形勢非常複雜,大氣、水、土壤等的污染需要同步治理。中國是人口大國,城市和農村的生活垃圾治理都面臨很大的壓力。

   中國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關鍵問題之一是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一方面是對污染“宣戰”;另一方面,經濟發展要保持適當的速度,更加注重品質和效益。畢竟,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需要發展和就業等去支撐實現。環境保護本身也需要財力的支援。

   這部法律就“資訊公開和公眾參與”設立專章進行規定,強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享有獲取環境資訊、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的權利;對依法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在編制時向可能受影響的公眾説明情況,充分徵求意見等。

   這些規定很有現實意義。當下一些建設項目究竟該不該開工?經濟發展和保護環境究竟怎樣去統籌協調?這當中很重要的解決方案是讓公眾有序地參與到決策和監督中來,需要有一個各方面達成共識的過程和平臺。

   新修訂的環保法還強調了全社會“共同治理”污染的理念,法律對企業、政府、公民等各環境保護主體的義務都做了相應的規定。這改變了以往主要依靠政府單打獨鬥的傳統方式,體現了多元共治、社會參與的現代環境治理理念。

   一些國家的經歷表明,治理污染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很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新修訂的環保法與國際接軌,適應中國轉型之需,接下去的工作是確保其有效實施。(記者孟娜)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