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專項整治成效須公開透明

時間:2014-04-29 14:03   來源:光明日報

   專項整治針對的雖然是政府部門的不良風氣,但均與民生息息相關,民眾對此高度關切。各地在治理過程中,應該坦誠相待,以最大的公開讓民眾知情,並接受民眾監督。

   據《人民日報》報道,今年年初,中央提出對文山會海、檢查評比氾濫,“三公”經費開支過大等9個方面問題開展專項整治以來,各地取得明顯成效。不過,中央教育實踐活動辦公室負責人也表示,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一些地方提出了原則要求,但沒有具體研究謀劃;或照抄照搬;或看起來聲勢大,但存在重部署、輕落實的問題。

   與目前已經取得的成效相比,這些問題不過是前進中的小瑕疵。畢竟,從百姓切身的感受來看,上述九個方面的問題正在得到改進,風清氣正的為政之風,越來越成為常態。特別是,在反“四風”的整體氛圍下,公權力缺乏約束的情形正在得到改變。不過,小問題若不及時引起重視,聽之任之,很可能會因為個別地方、單位出於慣性的敷衍、應付,使得民眾産生不信任感,從而消解已取得的成效。

   那麼,原本嚴肅的專項整治,為什麼會在一些地方出現“雷聲大、雨點小”的虛熱?這其中,可能是由於認識不到位使然,也有措施不得力的關係。

   認識方面的成因比較複雜,既有由來已久的懶散惰性,也有出於利益考量的消極懈怠。具體表現為,談現象則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擺問題,特別是涉及本單位、官員自身的問題時,則輕輕帶過,飄忽含糊。只要是可能動搖個人權力、影響個人享受的事情,則往往缺乏“自改革”的動力,實在拖不過去了,才會推一推動一動。或者只是熱衷於務虛,而不是動真格的。

   至於操作層面的因素,一方面,與相關制度約束不力有關,一些地方的專項整治往往以文件動員為主,缺乏細化、可操作的制度規定;另一方面,也與相關內容缺乏公開透明、公眾難以參與監督有關。以“三公”經費而言,近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密集通報了一批基層單位“三公”經費違規案件。而此類基層“三公”治理的艱難,根源即在於缺乏公開透明。可見,僅僅依靠自上而下的查處,很難完全遏止“三公”經費開支過大、屢禁不止的弊端。

   因此,為確保各地專項整治工作繼續紮實推進,除了進一步加大督促檢查頻次和力度,營造高壓氛圍外,關鍵仍在於以公開透明來鞏固專項整治已經取得的成效,從而取得更大進展。專項整治針對的雖然是政府部門的不良風氣,但均與民生息息相關,民眾對此高度關切。各地在治理過程中,應該坦誠相待,以最大的公開讓民眾知情,並接受民眾監督。

   有廣泛的公眾參與,專項整治才能夠有的放矢,革除弊端。舉凡整治搞得好的地方,無不是公眾監督渠道順暢的地方。而一旦社會公眾的監督與中央的決心形成合力,則一些地方的各種敷衍、規避、消解,甚至抵制專項整治的行為,也註定會煙消雲散。(胡印斌)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